浅谈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

浅谈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

ID:38054301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浅谈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_第1页
浅谈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_第2页
浅谈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一、现代化概念的界定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源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西方国家,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对于现代化概念的界定是众说纷纭,其中,“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一百万年以前,原始生命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近几个世纪正在经历中的事,全世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到工业文明。”“我们将人类历史上这三次大转变理解为现代化。”“现代化最早是从西欧开始突破,随后向欧洲腹地及北美扩

2、展,最后又通过殖民化扩散到南美、澳洲、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由于具有这样的历史背景,现代化又被称为工业化、欧化或西化。在一般的意义上,这些概念是等值的。但现代化较之西化、欧化或工业化这些概念有着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首先,现代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其间必然蕴含着每个国家或民族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这就使现代化的道路呈现出某种开放和多元的性格。其次,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的全方位转型。”[2]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方

3、面的内容,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现代化蕴含着对所选择道路的认识。另外,现代化不同于现代性,“现代化在这里是一个活生生的动态性观念,它与现代性有所不同。现代性所指的是这个概念所象征的工业文明结构中的各种静态性要素,而现代化则意味着一种历史的连续或时间的过程,是一个当代世界仍然在持续着的历史变迁。”[3]现代化的目标可以说是现代性。二、中国对现代化的认识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分析,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后来者,不仅在现代化启动时间上比西方晚,而且现代化启动的条件和特点也不同于西方国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的,缺少动力和内因的。(一)对于现代化内容上的认识早在鸦片战

4、争时期,林则徐、魏源就主张放眼看世界,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向往,这些认识,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太平天国革命后期,洪仁王干提出的《资治新篇》集中反映了他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虽然未能付诸实施,但可视为中国较早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现代化方案。中国比较有规模的现代化实践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求自强,发展民用工业以求自富。从变法维新、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现代化有了新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充当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同时还竭力传播西方的思想文

5、化,主张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建立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的是文化层面的现代化,五四运动以前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五四运动以后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段时期的寻求现代化的模式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洋务派的器物现代化的学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制度现代化,新文化运动的文化现代化。这段时期对于现代化只是从某一个层面来认识,割裂现代化的内容,缺乏全方位的视角,但这段时期对于学习西方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认识也是在加深。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现代化形成了新的认识。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开始转向学习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经济上用革命的手段改造经济制度即用共产主义代替资

6、本主义,政治上表现出对西方的代议制的不满,寻求苏联的政治模式。另外,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理论,并且系统完备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二)对于现代化模式的认识中国的知识分子关于现代化模式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如“全盘西化论”、“中体西用论”、“西体中用论”、“全球化理论”、“充分西化论”、“中国本位论”、“中国国情论”、“中国特色论”、“中西互补论”等等。虽然这些理论的名称各异,但归纳而言,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选择,是西方式的模式还是中国式的模式。“全盘西化论”、“全球化理论”、“充分西化论”等基本上是西方式的模式。“中体西用论”、“中国本位论”、“中国国情论”、“

7、中国特色论”、“中西互补论”等可以归入到中国式模式的范围。西化式模式的提倡者把现代化界定为西方化,认为西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的模式。中国化模式的倡导者主张反对中国实行西方式的现代化,认为可以而且必须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结合起来,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同时吸收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分。也就是说,按中国的国情或者传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实现现代化,使现代化具有中国的特征,具有中国的痕迹。至今,对于中国现代化模式的认识并不一致,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