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ID:38060741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战略性新兴产业_第1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_第2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_第3页
资源描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  【背景链接】  [理论背景]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主要包括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九产

2、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从要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政策背景]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技术突破、重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3、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010年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指出,我们将牢牢把握未来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支柱型产业,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当前现状]  20

4、10年5月,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博会主场馆推出以“引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的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中关村研发产生了一批重科技创新成果,在关键技术领域创制了技术标准并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聚集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新组建了物联网、智能电网、动力电池等产业技术联盟,初步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集群,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化示范应用,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

5、业的策源地。  【标准表述】  [原因]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行动,已经成为了一个潮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一方面,主导产业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技术、工艺和需求等因素的制约,不同时期的主导产业又是不同的,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一个国家要保持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有新兴产业作为战略储备,并逐步培育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增长点。这一点,对我们国家当前来说,显得尤为迫切。  [意义]  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6、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提升我国产业产品附加值,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具有市场远景广阔、工业带动能力强等优势,将对我国进步经济增长的质量施展重要作用。  第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

7、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我国必须着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打造一批跨国经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在这个发展进程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主要任务]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第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

8、施重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第二,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第三,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