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

《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

ID:38132495

大小:456.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_第1页
《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_第2页
《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_第3页
《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_第4页
《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梁宗岱文集》出版经过新华网(2003-09-1609:18:14)稿件来源:北京晚报文/马海甸刘志侠卢岚我们三人中,刘志侠和卢岚曾就读广州中山大学法语专业,1962年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与梁宗岱先生有师生及同事之缘。数十年来心心念念,一直没有忘记他当年的关怀和期望。两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去出国,辗转到了巴黎,羁旅于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生活稍为安定,重新开始业余写作。1987年首次重返广州外语学院,已见不到梁宗岱先生,惆怅难遣,私心期许为老师做一点事情。马海甸现在香港从事报纸副刊工作。早在中学年代,就通过报刊认识梁宗岱先生的著译,景慕于心。“文革

2、”期间念大学,曾从北郊石牌大学区,跋涉整个广州市,到珠江南岸康乐园中山大学看大字报,关心的不是什么“国家大事”,而是梁先生的遭遇。并从焚书的劫火中,如获至宝地捡拾《一切的峰顶》等册籍。此后数十载,一直留意和搜集梁氏译著,未尝稍懈。1988年,梁先生业已仙逝,曾专程到广州外语学院,瞻仰梁氏最后故居的书房和制药车间。1999年4月,我们3人在香港聚首,闲谈中提起梁宗岱先生,一谈半天仍意犹未尽,此时有人提议编辑一部比较完整的《梁宗岱文集》,大家一致赞成,并且坐言起行,分工合作。因为马海甸拥有较多的梁氏藏书,遂推他主持拟订大纲。2000年夏,文集主要内容收

3、妥,开始整理。最初很乐观,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1之后,不少出版社重刊过梁氏著作单行本。例如《晚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诗与真》、《歌德与贝多芬》、《蒙田随笔》、《罗丹论》等,以为后来者只需校正一些外文或手民错误便一蹴而就。但稍作浏览,便发现重版书颇多误漏及无故改动。尤有甚者,其中一部评论集排版错误,内文第159至174页重复;另一本法文传记的译文,出现“英译注”的字样,梁氏精通法文,没有理由借助英译本,给人鱼目混珠的感觉;最令人吃惊的是,一本印刷精美的法文中译,编辑的想像力达到随心所欲地步,翻开第一页,便有五个妄改之处。这些失望动摇了我们对重刊

4、本的信心,为此增订两项新原则:一、继续搜集散佚作品;二、还原单行本著译的原始面貌,以最接近作者生前亲自过目的版本为依据。这两项原则平平无奇,却花了我们整整一年半时间。梁氏的主要著作自1949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均无重版,初版或初刊距今六七十年,俱成珍本,寻觅不易。我们动员了好些朋友,包括两位也是梁宗岱学生的王德志和叶清光先生,奔跑于国内各大图书馆,千方百计搜集各种版本。最难寻找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桂林华胥社出版的系列著译,1931年中华版《水仙辞》线装本以及1930年巴黎刊行的法译《陶潜诗选》。最后这两本,踏破铁鞋才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珍本部找到。200

5、2年初,原始资料基本就绪,我们联络中央编译出版社,王吉胜先生毫不犹豫便答应,他说:“梁宗岱先生的文集是很好的项目。”他把编辑重责委托给谭洁女士,并亲自过问整个进程。由于梁氏作品年代久远,题材变化多端,特别邀约大家熟悉的施康强先生替法译卷把关,又请来荣挺进先生负责其他部分的校订。在这过程中,还得到北京卫建民先生和香港关礼光先生的热心协助。近年文坛有一股渲染作家私生活的潮流,把读者注意力从文学范畴转移到生活2枝节上,梁宗岱先生是其中一位受害者。我们这部文集反其道而行之,只从纯文学角度着手整理,还原作品的真面目,让读者公正评价作者的文学成就。编校的重心放

6、在去伪存真,避免坊间已存在的缪种流传,同时加上必要的注释。虽然书无定本,但我们相信这套书至少是一个可靠的版本。内容相对地完整,梁氏中外著译基本全收,只有极个别散篇未及找到原刊,或者与文学无关而放弃。集内每一个字都有原始出处,来自初刊、初版或作者重修本。疑难之处经过编者互相讨论(甚至争论),引文、外文及译文尽量找出中外原著对照校订,反复落实,读者可以放心阅读、引述及作研究之用。这套文集由书生启端,由专业人士总成,经过数年劳作,现在书出来了,我们自觉尽了对前辈的一份心意,予愿已足。只等待各位朋友不吝指正编校的错漏,更期望对梁宗岱先生的作品多加评论和介绍

7、。附:梁宗岱先生简明年谱梁宗岱,祖籍广东新会。1903年9月5日,出生在广西百色。自小随在广西百色经商的父亲生活,他勤奋好学,其父常教读“四书”、“五经”及唐宋八大家名篇,故少年时已文思畅通,萌发攻读文学的志向。同时受其父影响,对制药治病也感兴趣。他曾就读于新会大泽中学、广州培正中学,在这期间,主编过《培正学报》、《学生周报》等刊物。曾获得全校中、英文奖和全国中学生演讲奖。民国十年(1921)3冬,应郑振铎之邀参加文学研究会。1923年秋,被保送进岭南大学文科,他与刘思慕组织文学研究会广州分会,并借《越华报》篇幅出版《广州文学旬刊》。在岭大学习一年

8、后,出国留学深造。1924年至1931年,他先后在日内瓦大学、巴黎大学、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及意大利斐冷翠大学、罗马大学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