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ID:38149925

大小:620.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6

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核磁共振技术在液-固-液界面接触角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指导教师俞熹沈元06300220027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核磁共振成像的办法获得一般光学方法难以得到的水-玻璃-油界面、水-玻璃-苯界面影像的实验工作,并利用得到的图像拟合计算了其界面接触角的值。实验开创性得将核磁共振断面成像的办法应用到接触角影像分析中去,提供了从气-固-液接触角测量到液-固-液接触角测量的有益尝试。关键词核磁共振;液-固-液;加权成像;接触角;1引言通常透明液体接触角的测量都是以光源背光后摄取液滴形态并处理边缘信息得到的,其方法有简单且测量不确

2、定度小的有点。然而光学成像的方法无法测量两种互不相容的透明液体与固体形成的三相接触角,于是我们考虑使用自旋密度的图像信息来代替光学图像信息。2实验原理与基本概念2.1接触角与接触角滞后现象接触角的概念源自气、液、固三相界面,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的夹角称为接触角(contact1angle)。如图2-1-1,接触角θ是三种表面张力γୱି୥、γ୪ିୱ、γ୪ି୥的相对大小的度量,并在平衡时成立γୱି୥ൌγୱି୪൅γ୪ି୥cosθ。图2-1-1图2-1-2当上述定义中的气体换为另一种不相容液体的时候,就形成了液1-固-

3、液2三相接触角。如图2-1-2表示了油水界面上的固体颗粒形成的接触角,其大小决定了可能形成乳状液的种类2与稳定性并在油气开采运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实际物体表面粗糙或被污染,接触角的大小与其形成的方式有关,这称为接触角的滞后现象3。例如,Hg在钢表面上前进时比后退时的接触角154°大。在这里我们约定液体1在固体表面前进并取代液体2时形成的接触角为前进角,反之则为后退角。2.2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接触角的测量1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pp9172冯叔初、郭揆常等,油气集输

4、,pp1933SouhengWu,PolymerInterfaceandAdhesion,pp15不同磁场梯度(Gx,Gy,Gz)下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反映核自旋的密度信息,这是核4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其数学基础是Radon在1917年创立的投影重建理论。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MI20-Analyst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利用其中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与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可以实现对小体积液体样品的自旋密度成像,5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ଵ加权成像,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ଶ加权成像等。借助这些成

5、像序列,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核磁共振信号,从而实现两种含氢液体在图像灰度上的分离并获得接6触角的清晰影像。3自旋回波序列与水油界面3.1实验设置注意到水和油的质子密度有较大的差别,我们选择了自旋回波序列来对水-玻璃-油的界面进行质子密度成像。如图3-1-1中,将玻璃试管与玻璃片洗净后高温烘干,用移液枪将葵花籽油滴入玻璃试管的底部再使水沿着玻璃试管均匀淌下(葵花籽油的密度与水相当故试管中水可以浮在油层上),于是在试管壁上的三相界面形成了水对于油在玻璃上的前进角。再将玻璃片经过水相竖直地插入到油层中,玻璃片端的三

6、相界面形成了水对于油在玻璃上的后退角。制备好的样品如图3-1-2所示。图3-1-1图3-1-2我们阐述自旋回波序列的工作方式,并给出与最后结果空间分辨率相关参数意义的说明。在图3-1-1中,样品是放置于均匀主磁场B୭中(Gx,Gy,Gz)是人为造成的线性磁场梯度。梯度场施加的时间与采样时间的关系如图3-1-3所示。其中的选层梯度Gx使得中延该梯度方向质子的Larmor频率产生差异,于是只有图3-1-1中深色薄片层的质子得以对激励脉冲产生响应。在相位编码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的作用下,被激发片层中质子的空间位置通过梯

7、度场与其共振频率发生了联系。关于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的分析学原理与图中各参数的作用和意7义,请读者参看相关著作。如图3-1-3在我们的实验中,相位编码共进行Ne次每次编码时长为D1,采样点数为TD采集频率为SW,每次编码一共累加次数为Ns,成像时进行4NeൈTD步离散Fourier变换。上述参数是决定所成图像空间分辨率与信噪比最关键的因素,其取值我们列在表3-1-1中,其中梯度场的大小是用最大值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果设三个梯度的最大值均为1Gs/cm,4RadonJ.Ber.,Verh,Saechs,Akad.,W

8、iss.1917,69,pp2625汪红志、张学龙、武杰等,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教程,pp1046俎栋林,核磁共振成像学,pp1167俎栋林,核磁共振成像学,pp92图3-1-3表3-1-1则根据核磁共振成像的数学分析可知,得到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式3-1-1,其中γ为质子的旋磁比。ଶ஠ଶ஠SW∆yൈ∆zൌൈൌ0.25mmൈ0.23mm式3-1-1ସஓG୷DଵஓG୸TD为了得到所成图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