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寻古探幽

第5课 寻古探幽

ID:38202442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第5课 寻古探幽_第1页
第5课 寻古探幽_第2页
第5课 寻古探幽_第3页
第5课 寻古探幽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5课 寻古探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寻古探幽一、教材分析《寻古探幽》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21世纪亟需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这一时代的脉搏,以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综合•探索”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寻古探幽的学习过程可设计为三课时进行,它融以下个学习领域为一体:融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一课时)。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者通过上网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进

2、行交流和探讨。在查阅、记录资料、短剧表演和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养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融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二课时)。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欣赏评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画像石、画像砖的基本知识后,运用阴线刻、仿制一块画像转。在画、刻、雕、拓的过程中感知泥材特有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进一步去理解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基本的造型要素。融人文地理、摄影、文字撰写、手抄报编辑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多学科间的融合(第三课

3、时)。先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或参观博物馆,或采访民间的收藏家,或考察探寻当地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并采用拍照、设像、手绘线条、文字记录等不同的手段记录好探寻的来龙去脉。返校后每个小组创编一份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1.教学目标a.体验与发现:通过考察当地文化古迹,探访民间收藏家或参观当地博物馆的方式寻古探幽,与古老文明对话,鼓励学生对未解之迷大胆设想和推测,用汇编考古手抄报的方式传承家乡的文明,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b.实践与创造:运用阴线刻、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动手在泥板上绘刻、仿

4、制一块画像砖,感知泥材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造型能力。c.欣赏与评述:学生通过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资料,课堂上交流收集到的与画像石、画像砖有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在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及语言表达力,养成崇尚文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2.教学内容画像石、画像砖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每一幅画里都浓缩着一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可以说涉及古代人们生活劳动、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和质朴的风土人情,其中的龙、凤、马、鱼、鸭等动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装饰

5、性,同时又不失神态的逼真。人物造型反映了古代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可谓“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它们会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文化情景,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当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置身于身边见得到的古文化瑰宝中探寻、对话,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激起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珍惜、崇尚、热爱之情,并能自觉地投入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优良民族精神的行动中去,并且不断反思在现代人的诚信危机与古人路不拾遗的强烈反差中,作为未来的主人应该如何去做?3.教学重点(第一课时)汉代画像石、画

6、像砖所呈现的内容、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第二课时)刻制“画像”的方法。(第三课时)培养崇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手抄报的编辑常识。4.教学难点(第一课时)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特色的理解,如何正确认识其艺术和考古价值。(第二课时)对浮雕中的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运用。(第三课时)外出考察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安全保护,时间的统筹安排。5.建议课时:3课时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具:制作各种画像石、画像砖的幻灯片。学具:课前

7、布置学生围绕课本上的范例,收集有关画像石、画像砖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2.教学策略欣赏、感悟、交流、表演、评述、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的欲望,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3.教学过程●课件导入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讲述历史故事的自制课件(《靳轲刺秦王》画像石拓片加配乐录音)<创设古朴庄重而神秘的情境,准确诠释古代画像石的内涵。以此奠定整堂课的文化氛围。>●提出问题交流探讨“通过课后查阅收集的资料,同学们对画像石(砖)了解多少呢?”可提示对画像石(砖)产生发展的年代、用途、分布地及现状等进行讨论

8、交流。<增加对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了解及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寻古探幽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不同题材的画像石(砖),学生分小组研究其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反映贵族地主饮食、社交生活的《迎宾宴饮》;反映地方饮食业兴旺、具有小吃风味的《宴饮·烤肉串》;反映生产劳动的《渔猎》;反映文化娱乐《建鼓乐舞》;反映历史典故的《荆轲刺秦王》;反映天文星象的《苍龙星座图》。)●即兴表演体验感受播放电影《靳轲刺秦王》片段,欣赏导演对古老画面的诠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