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寻古探幽

第5课:寻古探幽

ID:39613614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第5课:寻古探幽_第1页
第5课:寻古探幽_第2页
第5课:寻古探幽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5课:寻古探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课:寻古探幽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冰野一、教材分析《寻古探幽》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习内容以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去运用阴刻线、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动手在泥板上绘刻、仿制一块画像砖。学生自己动手,感知泥材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创造能力。二、学生基础与特点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时候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生也许想象力已经开始遭遇瓶颈,但动手创造能力却是非常活跃的时期,根据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仿

2、制汉画石中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雕刻艺术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在观察生活中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抓住雕刻艺术的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体现造型的乐趣,并进行理解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防制创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收集到的关于画像石、画像砖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在评论中养成崇尚文明

3、,传承优秀名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阴刻线、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动手在石膏板上绘刻、仿制一块画像砖,在制作过程中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造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我们当地的茅山景德寺,采用拍照.摄像,手绘线条,文字记录等不同的手段记录好探寻的来龙去脉,做好小组手抄报,增强他们对家乡古老文明的研究兴趣,以及保护文物的意识。四、教学重点1、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呈现的内容、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时代特点。2、石膏画像砖的制作方法,过程。阴线刻、凸线浮雕等艺术表现手法。五、教学难点1、画

4、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正确认识其艺术及考古价值2、对浮雕中的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运用。六、教学理念与流程画像石、画像砖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幅画中都浓缩着一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可以涉及古代人们的生活劳动、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和质朴的风土人情,其中龙、凤、马、鱼、鸭等动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装饰性,同时又不失神态的逼真,人物造型反映了古代人们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地感受,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可谓“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他们会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本节教学中,培养学

5、生的各种能力应提到首位,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本课采用直接感知的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及多媒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利用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等优势,体现美术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理念。七、教学流程感知画像石出土发现视频导入课题→观察比较导思学习→协作体验防制画像石交流→评价情感表达→课后拓展知识延伸。课堂层层推进,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应用防制画像砖,表达情感。学法方面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表达情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八、教学过程(一)

6、、导入新课1、感知画像石出土发现视频导入课题,情景导入法,用课件展示一段关于画像石、画像砖的挖掘现场片段视频。设计意图:引出画像砖这个主题,了解汉代的石刻文化,激发学生去探究的兴趣。2、观察比较2幅作品。(一个是绘画作品,一个是画像砖拓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够发现画像石、画像砖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绘画作品有什么不同吗?请学生简单归纳画像砖拓印图和绘画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形式)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提问让学生的比较和分析作品,揭示什么是画像石,画像石是刻制的,表现手法不同于绘画。(二)、课件出示自学互学思考题1:画像石、画像砖的定义?

7、其艺术特点是什么?2:古代有名的画像石、画像砖主要有哪些?表现的是什么内容?3:画像石、画像砖的刻制步骤?4:寻古探幽有哪些活动?5:你最欣赏哪一块画像石、画像砖,为什么(三)学生分组看书自学,排疑生疑。(四)各组讨论探究。(五)小组代言人在全班交流。(六)教师归纳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通过活动参与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得到充分的发挥。(七)、体验实践,当堂练习(1)、教师首先出示二枚印章图片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印章师:印章的制作与我们学习的哪一个知识点很相似?生:画像砖学生交流,分析比较什么

8、阴刻和阳刻特点进一步比较分析画像砖和印章共同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常见印章艺术联系汉代画像砖艺术,比较直观揭示画像砖的表现手法,为后面的防制画像砖打下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2)、分析阴刻和阳刻作品,从印章联系到画像砖——从而揭示本课主题:仿制画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