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ID:38279392

大小:367.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7

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_第1页
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_第2页
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_第3页
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_第4页
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的压缩与扩展一、话题探究作家巴金对同样景色的两段不同描写:A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了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散文《鸟的天堂》)B远处有一带青山,斗大的太阳正向着山边慢慢地落下去。它的平时的射得人睁不开眼睛的金色光芒也已渐渐失去了,变成了一面红得像丹一般的大圆镜。它愈走下去愈红,而它所放出的红光,更扩大起来。蓝天已被染红了一角,青山的顶也带了灿烂的红光。离太阳不远的几片紫色和淡墨色的云被日光烘托起,成了特别的颜色,还镶上了一道宽的金边。太阳只剩下了一半,却是更大更红,到后来终于完全落下去。霎时间万道金色霞光渲染了半边天。山哪,树哪,云哪,霞哪,都打成金色的一片。

2、(小说《灭亡》)讨论:A段与B段相比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如何?二、知识导引话题中的语段虽然出自巴金的不同作品,但它们在生活体验方面却是同源的。这说明压缩与扩展并没有优劣之分,缩展之间,视需要而定。首先,我们谈谈压缩。1.两种最基本的压缩方法进行压缩,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谋求不同的对策。最基本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尽量撷取原作中的语句,经过灵活处理,加以缀合,这就是“摘要”。一种是提取原作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性改写。这种改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原作的某些语句,也可以完全脱离原作的语言,全部转化为改写者的话语;可以大体上依循原作的表述顺序,也可以重新编排。这就是“提要”。一般地说,对议论文和

3、说明文,因为属于理性思维,注重概念使用的准确性和表述的逻辑性,比较适合摘要的办法;记叙文和文学写作里,感性认知的成分较大,采取摘要的办法困难较多,常常采取提要的办法。中学生学习压缩,更多的是学习如何把材料转化为自己文章的有机成分。尤其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同学们举例子作论据,需要把原来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压缩成简明扼要的论据,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学们容易犯的毛病,是不厌其详地复述故事,把援引论据当成了叙述故事,以为议论文就是“观点加例子”。要知道,议论文中的记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后者一般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讲究曲折、生动、形象;前者则简洁明了,为论点服务,凡是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都可以省去

4、。“读后感”的写作最讲究压缩的技巧,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陷入无益的复述之中。写“读后感”,关键是把感受写好。有的同学复述原文占了很大篇幅,真正写感受的文字没有几行,本末倒置了。一般来说,写“读后感”需要复述原文,但一定要压缩。具体怎样压缩,应服从于“感”。因为不同的~第1页~作者感受是不一样的,压缩的内容应该与“感受”相对应,要“按需压缩”。比如你读了《触龙说赵太后》,如果你的感受侧重于“劝说艺术”,那么你就应该以触龙为重点进行压缩;如果你的感受侧重于“不要让感情战胜理智”,那么你就应该以赵太后为重点进行压缩。2.内容的选择压缩的关键在于内容的选择,为此,我们就要能够区分“必要信息”“次要信息

5、”和“冗余信息”。必要信息就是必须让读者知道的内容。一般地说,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必要的背景知识,也就是读者要理解所传递信息必须先具备的背景资料;二是要让读者知道的主要内容。次要信息指为了读者理解必要信息而提供的辅助性内容。而冗余信息就是不传递实质性信息或没有提供新信息的话语。在缩写的过程中,适当数量的冗余信息有时也在所难免,但要尽可能采取最经济、最简明的语言形式,尽量减少冗余信息的数量。由此可见,缩写的要领就是大力芟除冗余信息,尽量减少次要信息。不但以记叙为主的材料是如此,以议论、说明为主的材料也是如此。当然,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冗余信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根据需要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此文章中

6、的必要信息在另一篇文章中可能会变为次要信息,决定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写作的需要。其次,再谈谈扩展。扩展常用的方法:一是强化,二是阐释。1.强化强化,就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并没有增添什么实质性的新内容,而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描写或修辞手段将其整体或一部分加以扩充,使之在读者心目中得到突出。描写是我们进行扩展的常用方法,它的操作过程,就是借助增添细节使原有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丰富。同样的内容,在散文《鸟的天堂》里只用了33字(不含标点),在小说《灭亡》里变成了198字,扩展了6倍。扩展以后,太阳还是那个形状,红霞仍然“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但是读者的感觉却不同了。强化还可以利用修辞手段,例

7、如: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