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

ID:38312732

大小:355.3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9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_第1页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_第2页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_第3页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_第4页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忧以终身,乐以终身。---广揽、慎用、勤教、严绳一、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

2、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湖南人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作用的第一人!著作《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

3、冰鉴》对曾国藩的评价:毛泽东:“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

4、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二、曾国藩的人才观1、人才观:人是决定性因素-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曾国藩对人才非常重视,他认为:“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国家强盛,以多得人才为强盛,如果不得人才,国家就不可能富强,如果不得将才,军队就不可能强大。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

5、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唐太宗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曾国藩把治军、治政、治饷等全部归功于人才。关于治政,他认为“人存而后政举”“将欲维持成法,所须引用正人”;关于治军,他说:“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关于给饷,他认为:“广求人才,参错布置,庶期改观。”总之,不管为政,治军,给饷,抵外侮等等,曾国藩都认为人才是最重要。“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

6、作用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2、才德观:正确评价人才,曾氏主要讲的是才德观,曾国藩在日记中曾写道:“司马光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当才与德不可兼得时,他认为:“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曾国藩认为当才德不能兼得时,宁可取愚者,而不可取小人;关于才,

7、就是一个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能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这是眼前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已经顺利解决了,希望解决得好”。3、选才观:他强调:“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无因寸木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凡有一技之长者,……断不可轻视。”、“人才之人礼之,则弃于草野饥寒贱隶之中,有人求之,

8、则足以为国家干城腹心之用。”曾国藩认为:“求人之道,须如百圭(人名)之治生,如论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山野材智之士,感其诚,虽惑不往见,皆为曾公可与言事。而国藩逢乡里士来谒,辄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毕其说,言可用,则其斟酌施行即不可行,亦不加诘责。有异等者虽卑幼与之抗礼,故人人争磨濯(zhuo),求自效,一时中兴人才,皆出其门”、“得一而可得其余”。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人之气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