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4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4

ID:38457044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4_第1页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4_第2页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4_第3页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4_第4页
资源描述: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教学设计说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二中张学东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已经能够正确说出y=ax2、y=ax2+c、y=a(x-c)2、y=a(x-h)2+k图象的开口方向、增减性、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特别是对y=a(x-h)2+k形式的函数有感性认识,知道特定的形式反映特定的几何特征.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学生能够根据以往画y=ax2、y=ax2+c、y=a(x-c)2、y=a(x-h)2+k图象的经验理解y=a(x-h)2+k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二、教学任

2、务分析进一步对a、h、k响影二次函数图象产生感性认识,进一步体会建立y=a(x-h)2+k形式的必要性,能够利用二次函数顶点式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类比等方法探究数学问题,认识到真理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2.推导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3.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一些问题.过程与方法1.体会建立二次函数y=ax2+bx+c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2.在学习y=ax2+bx+c的性质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化归)

3、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推导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并利用此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难点:用配方法推导y=ax2+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复习练习、引入课题学习y=ax2+bx+c的顶点坐标公式并加以练习、链接生活解决问题、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三分钟活动内容:说出y=a(x-h)2+k图象的开口方向、增减性、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活动目的:对前面知识作回顾,温故而知新,为后面

4、学生学习y=ax2+bx+c的顶点公式作铺垫.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知道特定的函数形式反映特定的几何特征.第二环节引入课题学习y=ax2+bx+c的顶点坐标公式活动内容:1.提供素材:北京时间2007年6月1日零时零八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百次飞行.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一百次航天发射,其发射记录由两位数步入三位数,中国也成为继美、俄、欧之后世界上第四个主力品牌火箭执行航天发射达到百次的国家.2.提出问题:当一枚火箭被竖直向上发射时,它的高度h(m)与时间t(s)的关系可以用

5、公式h=-5t²+150t+10表示,经过多长时间,火箭到达它的最高点?最高点的高度是多少?3.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出发,要求学生y=3x²-6x+5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坐标轴等.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h)²+k的形式,则可以很快知道它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等.于是用配方的方法计算出该函数的顶点式,根据配方式(顶点式)确定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4.要求学生利用配方法做随堂练习5.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每道题的思路都是一样的,解决这样的问题所经历的步骤和过程类似,能否一般化?让学生尝试完成例题:求二次函数y=ax²+bx+

6、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6.小结: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7.练习:学生用顶点公式做随堂练习:活动目的: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先计算有具体参数的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再尝试计算出比较抽象的二次函数y=ax²+bx+c的顶点式,无疑是降低了难度,得出结论后反过来再应用于一般情况.在求顶点坐标时,可能会有学生结合图象,如练习(3)指出:对称轴为x=M,其中M为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两个坐标的平均值,在(3)中对称轴为,应予以鼓励.第三环节链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内容:1.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活动目的:从模仿到活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

7、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修养.实际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动脑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想一想你知道图中右面钢缆的表达式是什么吗?活动目的: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解决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当一枚火箭被竖直向上发射时,它的高度h(m)与时间t(s)的关系可以用公式h=-5t²+150t+10表示,经过多长时间,火箭到达它的最高点?最高点的高度是多少?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