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ID:38463335

大小:766.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6-1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1页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2页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3页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4页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常见传染病的 预防和控制达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田安宁传染病概述学校常见传染病简介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内容传染病概述第一部分传染病定义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有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活接触、虫媒、血液、土壤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2、易感者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自然和社会因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临床特点1.潜伏期;2.症状期;3.恢复期。常见症状和体征发热、出疹、毒血症状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五早)。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和隔离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改善营养。传染病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

3、理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性疾病如水痘、集中发热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三类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4、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学校常见传染病简介第二部分学校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集中发热等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消化道传染病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主要经过飞沫传播。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疹;主要特征: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斑丘疹。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接种疫苗。麻疹发病特点3月份开始上升

5、,于4月底达到高峰。病例主要集中于6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和20~40岁的成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主要经过飞沫传播。临床症状: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和轻度不适。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点流行性腮腺炎以冬春季高发,全年均可散发或流行。病例以学生为主,占49%。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经过飞沫传播。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人群普遍易感。患猩红热后和再感染。猩红热发病特

6、点6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以学生为主。猩红热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主要经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可使90%易感者发病。临床症状:小儿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发热1~2日即进入发疹期。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水痘疫苗。水痘发病特点任何季节都可发病,但春秋两季发病较多。大多数发病于5到14岁的年龄。水痘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

7、床表现,个别患儿可发生死亡。手足口病皮疹的“三个四”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传染源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经水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的特点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

8、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