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第一课时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第一课时

ID:38466869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第一课时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第一课时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第一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木兰诗姚丽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复述故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2.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掌握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重要文言词语。4.复述故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学情分析: 本单元文章的学习要求主要是:反复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显然,这些教学要求对课标中三维目标都有明确体现,对于《木兰诗》这篇课文来说,以上几方面的学习要求都十分恰当七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且学生大多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所了解,对学生来说,在此前提下学习这样一首乐府诗歌,不论从学习兴趣、情感期待还是从基本方法上都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不得不指出,当前普遍存在的现实是,学生不会读诗,尤其不会诵读古典诗文,这一点在农村学校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之一便是引导学生学会诵

3、读诗歌,要通过诵读感悟出古典诗歌内在的“美”,通过诵读让木兰这一形象从文字中“站起来”教学重难点:1.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2.掌握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重要文言词语。3.复述故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讲述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导入新课。活动二:介绍《木兰诗》: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活动三:介绍乐府诗:

4、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活动四:木兰诗的重要地位: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活动五:木兰简介:花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

5、芳千古。活动六:听读诗歌朗诵,正音:读准生字词。活动七:指导朗读: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划分朗读节奏活动八:生齐读,并尝试着背诵诗歌。活动九:交流讨论: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活动十:概括诗歌情节活动十一:课堂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