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林大学城演讲稿修改

仙林大学城演讲稿修改

ID:38486166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3

仙林大学城演讲稿修改_第1页
仙林大学城演讲稿修改_第2页
仙林大学城演讲稿修改_第3页
仙林大学城演讲稿修改_第4页
仙林大学城演讲稿修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仙林大学城演讲稿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江来自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南京的地理形势,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金陵“王气”之说,为历史所传颂。长江、钟山构成南京“龙蟠虎踞”之地的核心,更孕育了南京十朝古都的辉煌和十里秦淮的隽永。所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正是南京自然气势、风物特质和独特历史文脉的真实写照。南京自古就是文化之都,民国时期院校有了重大的发展,至今南京已是中国最好的求学地之一。当今世界是崇尚学习、追求发展、积极竞争的世界,如何较快地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每一个城市建设管理者和参预者所必须面对的课题。放眼国际范围内,众望所归的优秀城市,都不仅仅是经济重镇,其威望更多是来自文化的

2、影响力、高品质的城市个性、优雅从容的城市氛围,可以说,文化与城市的发展已密切结合。大学城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类型,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应运而生,正日益成为政府所选择的教育和新城的发展模式。本规划着眼于向国内外优秀的城市范例看齐,给予南京仙林大学城中心以合理的定位与科学的布局,建立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的体系框架,并引导其可持续性发展。规划回避简单的模式化设计,而经过一系列研究、思辩的理性过程,以完整的规划理念相贯穿,在此基础上孕育有风格、有气魄、有创意的规划蓝图。南京仙林新城区,背倚长江和栖霞山,汤山和钟山风景区为其左右门阙,规划区内尚有桂山、虎山、灵山、象山

3、等生态绿地,环境绝佳,周边又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线对外联系,交通十分便捷。大学城位于新城区的西北片区,而规划的中心地块在大学城的东南部,基本处于仙林新城的人口分布重心,交通负荷中心以及城区几何中心。该中心区与主城联系形成二个交通主轴,南部仙林大道以及高架轻轨主要沟通主城中南部区域和新街口城市CBD区,北部文苑路则主要联系城市中北部以及大学城各校在主城内的总部或母体。以这样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大学城中心区将承担多项复合的城市功能:作为新城区的公共中心,本区基本功能有商业与金融服务、商务办公、行政管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科研与信息服务、运动与休闲等。作为大学城中心区,其特色功能为:1

4、)大学共享功能;2)青年化的社会功能;3)文化艺术功能;4)科技创业开发功能;5)为高校师生服务的社会化居住、生活服务功能。作为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构成中特别强调文化性、共享与开放性,应创建尽可能多的各种特色交流与公共活动室内外空间。本规划的设计原则如下:1.规划遵从国家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章程,遵从城市总体发展计划。2.立足城区总体发展和科教兴城宏观战略的思考,坚持规划布局与城区事业发展、建设开发协同的理念,贯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宗旨,近期现实可行,远期科学合理。3.秉承主城区“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空间特色,利用大学城有利条件及良好的自然环境因素,提升

5、城市环境与建筑的品位,增强城市活力。4.贯彻因地制宜,贴近自然的原则,创建特色中心区。高起点、前瞻性、大胆地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创造拥有文化内涵及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布局。5.本次规划特别注重现实与未来发展协调的原则,强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和谐。规划致力于创造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和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新区,做到:配置合理高效的功能布局结构;构筑卓越独特的地块总体空间形象;组织顺畅便捷的交通体系;合理开发与利用地方空间;开发建设的分阶段有序实施。本规划的总体构思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背景: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设大学城就是建设文化城,文化特色的塑造对于大学城的建设有重大的推动

6、作用,提升文化品味是城市的魅力以及个性所在。有文化、有个性的大学城才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大学城。应该从多方面营造仙林大学城的文化特色:包括充分利用基地自然环境因素,创造自然特色和生态文化;以青年人为居民主体,体现时代特征,创造现代文化;依托区域人文环境,赋予大学城浓郁的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而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文化,崇尚交流,致力合作,不仅在深层次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并延及物质环境中的城市格局。仙林大学城中心地块的城市设计将全面整合地域生态与文化,构筑网络城市的空间布局:(1)通过保护大学城天赋的卓越自然环境,建构大尺度自然空间与中微观环境相结合的城市结构及生态网络,包括由生

7、态核、生态走廊、城市湿地走廊、指状生态走廊、组团绿地与廊院等组成的网络系统。(2)通过“都市接口”、“最大化接触面”、复合的功能布局网络,丰富的现实交流场所以及综合动静交通系统等概念的引入和城市设计的落实,创造新型的城市文化的良好物质载体。所谓“都市接口”,意指大学城中心区汇集人文信息、城市外来信息、生态景观于一处,多方向信息互相融合激化,形成一个类似“多媒体接口”的格局与功能体。(3)提倡都市有序合理地安排开发,促使都市构造持续与渐进的演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