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

ID:38493019

大小:3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3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_第1页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_第2页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_第3页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_第4页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  【摘要】智慧城市标准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关标准”、“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和“缺乏城市部门间的协同协作”。各地盲目建设和投资,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甚至难以连通等问题,任由发展下去,将造成更大的信息孤岛,导致智慧城市不“智慧”的局面。因此,只有通过统一智慧城市的技术要求、工程实施要求和测试认证方法等标准化手段,才能规范和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标准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  

2、【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17.002  智慧城市及其发展综述  关于什么是“智慧城市”,目前众说纷纭。两院院士李德仁形象的说法是:“数字城市+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  【摘要】智慧城市标准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关标准”、“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和“缺乏城市部门间的协同协作”。各地盲目建设和投资,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甚至难以连通等问题,任由发展下去,将造成更大的信息孤岛,导致智慧城市不“智慧”的局面。因此,只有通过统一智慧城市的技术要求、工程实施

3、要求和测试认证方法等标准化手段,才能规范和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标准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17.002  智慧城市及其发展综述  关于什么是“智慧城市”,目前众说纷纭。两院院士李德仁形象的说法是:“数字城市+物联网=智慧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则认为,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城市信息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更高级的指挥化发展,它将促进我国能源有效利用、绿色环保、居民安居乐业和创新型国家发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4、)给出的定义则是,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方法,目标是使得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可以说,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信息化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支撑。在本文中,我们引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其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中所做的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技术参考模型。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

5、市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为了便于业界统一认识,目前正在编制中的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提炼了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该模型从城市信息化整体建设考虑,以ICT技术为视角,提出了所需要具备的五个层次要素和三个支撑体系,横向层次要素的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纵向支撑体系对于五个横向层次要素具有约束关系。分别为:(1)物联感知层:提供对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设备及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

6、施、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2)网络通信层: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三网之间的融合的公共网络(例如:移动互联网),以及一些专用的网络(例如:集群专网),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3)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4)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本层处于智慧城市总体参考模型的中上层

7、,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5)智慧应用层:在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支撑层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城市管理决策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6)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涉及各横向层次;(7)运维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