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渊源基础之比较

中西文明渊源基础之比较

ID:3849601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中西文明渊源基础之比较_第1页
中西文明渊源基础之比较_第2页
中西文明渊源基础之比较_第3页
中西文明渊源基础之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文明渊源基础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文明渊源基础之比较——两种相反思维形成的根本基础[摘要][关键词]文明思维城邦宗法民主制衡观念中西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两者给世人呈现出的最基本的形态是各种历史的最精华和糟粕的共同体,而都通过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是中西方两种历史形成的两种相反的存在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就决定着中西文明的存在有着巨大的差别,而文明的差别表现在历史的方方面面。然而就从总的这一种最透彻的文明表现的思维形式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却是我们值得探究的,但这却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因而笔者就以浅陋的知识试以探索,以求

2、教大方。一、中西城邦历史的差异——文明产生的历史基础人类的诞生经过蒙昧时代、野蛮时代,随即有历史地进入文明时代,而在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使人类文明出现了思维的裂缝,以致文明呈现出千奇百媚。但主要的来说,中西方人类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都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城邦历史阶段。4(一)、在中国,城邦历史自西周开始,就具有十分清晰的特征,总言之即以周天子为中心,不论实际上还是名分上都经历了王道、王霸两个时期。最终使各城邦统一于大帝国。1、王道期。周天子既是名分上的盟主,又是实际上的盟主。属令各国莫不响应,中国自进入文明后,

3、经过夏商到西周,统一文明的持续发展各种典制,文化思想一一传承,历史的进程没有出现裂痕,更没有中断的现象,也没有发生民族变异。这时周初周公东征后大分封对“中心”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而确定了周天子天下心理和观念上的标志。《尚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这段话的大意是:王四周各五百里的区域,叫做甸服:其中最靠近王城

4、的一百里地区缴纳带藁秸的谷物,其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去掉藁芒的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带壳的谷子,最远的一百里缴纳无壳的米。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叫侯服:其中最靠近甸服的一百里是封王朝卿大夫的地方,其次的百里是封男爵的领域。其余三百里是封大国诸侯的领域。侯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是绥服:其中靠近侯服的三百里,斟酌人民的情形来施行文教。其余二百里则振兴武力以显示保卫力量。绥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要服:其中靠近绥服的三百里是夷人们住的地方,其余二百里是流放罪人的地方。要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荒服:其中靠近要

5、服的三百里是蛮荒地带,其余二百里也是流放罪人的地方。其实也就暗含从周天子所在地为中心向外延伸一种种观念思维。周朝先后三次大分封“分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号称“执玉帛者万国”。2、霸道期。在周平王东迁之后,周邦渐衰,王全削弱,是周天子从实际盟主放置到名份上的盟主。诸国的矛盾、争执,周天子无力调制,盟主地位名存实亡,霸者兴而代之。齐桓公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随后的霸者都是拥有远远超过周天子的政治、军事之权。但需要注意各霸主都有一个从道义和观念上的争夺,即为“天下共主”的争夺。如楚庄王问鼎之重一事。胡幸福《论中西

6、城邦同盟关系的差异》.中国古代史.1995中国城邦历史经历了从王——4霸的历史,但在其思维造成的一个观念却未改变——周礼,各诸侯都承认并想取而代之。受命于天的思想虽有了最初的“天命靡常”的怀疑,可是原有的氏族农村公社的经济形态的存在,致使人们在天灾人祸面前依旧是归之于天命。天命的依赖性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和希望,这对以后的帝国统一从下层民众身上奠定了一个观念基础。而在上层的政治中建立了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统一”走向。从而导致了在中国出现了一种特殊文明产生发展的基础:即建立在没有打破原有氏族关“其特点是由家到国,家为国的本

7、位与原型。”樊浩《治与法治——中西方法律精神的比较》.《学习与探索》.1992.4.转摘《新华文摘》.1992.12事实很明显,战国各诸侯都是周分封的宗主,而秦的统一保持和巩固了这一内容,并不是打破了这一内容。这一基础产生了中国文明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内向型。其特征鲜明表现在:、宗法制继续延续和父权制产生;中国式的制衡观念产生——以“道义”制约权力。而西方的正好相反:民主制的产生和健全对后世西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西方制衡观念的理性——以权力制约权力。这都要归于西方城邦历史发展的功能。(二)、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后

8、,西方历史的发展中也走到了城邦历史的门槛前,而在西方城邦历史中,由于其地理环境特殊,以及所造成的经济方式的外向性,致使西方各城邦之间的关系不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而是以地域为纽带形成一种“4没有王权意义上的共主,城邦间的独立性更强些,没有政治官僚机构的上下级隶属关系,没有统一的礼法规定和城邦大小、城墙厚薄的法律限制。独立性、自由性在城邦自身发展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