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李彬

教学设计 李彬

ID:38564726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5

教学设计 李彬_第1页
教学设计 李彬_第2页
教学设计 李彬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李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从问题入手,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在探索和应用求根公式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广义观点。三、重点难点: 1、难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应用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 2、重点:对文字系数二次三项式进行配方;求根公式的结

2、构比较复杂,不易记忆;系数和常数为负数时,代入求根公式常出符号错误。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2+15=10x        (2)3x2-12x+9=0 2、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3、通过作业及练习深刻地体会到由配方法求方程的解有时计算起来很麻烦,每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都要实施配方的步骤,进行较复杂的计算,这必然给方程的解的正确求出带来困难能否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呢?(产生欲望:能不能寻求一个简单的公式,快

3、速而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式法的产生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二、探索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能否用配方法将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转化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用配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一)一元二次方程a2+bx+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二)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值代

4、入x=(b2-4ac≥0)中,可求得方程的两个根。过程在此略。思考:当b2−4ac<0时,方程有实数根吗? 三、例题 例1、解下列方程: ①2x2+x−6=0;       ②x2+4x=2; ③5x2−4x−12=0;     ④4x2+4x+10=1−8x 教学要点:(1)对于方程②和④,首先要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②强调确定a、b、c值时,不要把它们的符号弄错; ③先计算b2−4ac的值,再代入公式。小结: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配方法的延续,它实际上是配方法的一般化和程式化,利用它可

5、以更为简捷地解一元二次方程。因为掌握求根公式的关键是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而掌握推导过程的关键又是掌握配方法,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在师生共同的讨论中,得到求根公式,并利用公式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找出a,b,c的相应的数值   2.验判别式是否大于等于0   3.当判别式的数值符合条件,可以利用公式求根.   在讲解过程中,我让学生直接用公式求根,第一次接触求根公式,学生可以说非常陌生,由于

6、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结果出现错误较多:   1.a,b,c的符号问题出错,在方程中学生往往在找某个项的系数时总是丢掉前面的符号   2.求根公式本身就很难,形式复杂,代入数值后出错很多.其实在做题过程中检验一下判别式着一步单独挑出来做并不麻烦,直接用公式求值也要进行,提前做着一步在到求根公式时可以把数值直接代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详略得当,不该省的地方一定不能省,力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