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

ID:38580441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醉翁亭记》教案(第二课时)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名句,分析文章内容。2、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赏析文章意境美,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3、联系背景,使学生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教学重点】:

3、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文章精巧的结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文本分析法,讲授法【教学流程】一、忆旧知(一)请用课文原句回答:1、“醉翁”的由来:2、描绘四时景物特征的句子是;3、琅琊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是:4、出自本课的成语有:(二)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二、析内容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并引出人和事。1、如果把第一段前四句描写的5个典型景色用镜头来记录,你会选择用全景、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哪种方式呢?为什么?分五步突出醉翁亭:“”以全景领起全文,点出醉翁亭位于群山之中→接着着眼局部,写“”,醉翁亭位于风景最美之处→再写“蔚然而深秀”的→又写→最后

4、写“翼然临于泉上”的。2、第一段在写景后,是怎样转入记叙和抒情的?第二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和景中之乐: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一个季节一幅画面第三段:叙述了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用4个短语概括各层内容:、、、。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宴席丰盛,山肴野蔌杂然前陈,众宾客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在其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为宴酣之乐而醉,更是为与民同乐而醉。第四段:描写了宴会散、众人归的场景。用之乐来衬托之乐,又用之乐来衬托之乐。三、赏意境本文创设了优美的意境,展示了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结合内容进行赏析,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画面。1、山

5、水相映之美:琅琊山风光秀丽,酿泉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画中有山、有泉、有佳木,各自美好,又互相统一。2、朝暮变化之美:山间早晚景色不同,早晨宁静清新,傍晚昏暗神秘,作者观察细腻,才能表现出这样色调和气氛都不相同的意境。1、四季变换之美:芳草萋萋、幽香扑鼻的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的是夏景,风声萧瑟、霜气凝重的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的是冬季。四幅画面互相映衬,春光明媚,秋色肃杀,夏季繁茂,冬景枯寒。2、动静对比之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琅琊山蔚然深秀----酿泉流水潺潺)(树林阴翳,撒下浓阴---禽鸟欢乐,鸣声上下)景物与人物之间的

6、动静对比(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人物间的动静对比(觥筹交错起坐喧哗的众宾--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太守)三、学写法1、金线串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山水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太守之乐。2、呼应周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文章开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但是太守是谁没有明确,埋下伏笔,催人继续读下去,直到文章结尾才表明“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首尾呼应)“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游人纷纷离去是因为时间已晚,与前文“暮而归”形成照应,是“暮而归”的具体化。3、善于观察,捕捉写作对象的本质特征:“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前句写色,后句传声,声色兼备,寥寥八字

7、,便把薄暮的情景表现无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运用比喻,醉翁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凌空欲飞,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醉翁亭的形状特点。4、音韵和谐:全文几乎都用“也”字收束句尾,贯穿全篇却不觉得累赘,反而觉得灵动。虽然是散文,但有诗的感觉,散文中有整句,音韵和谐。五、明主题: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环境、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和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明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