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

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

ID:38666955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7

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_第1页
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_第2页
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_第3页
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_第4页
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编者按:坚持科学管理,铸造精品工程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施工企业学习和借鉴。现特将该公司结合创国优工程的主要措施和经验介绍给大家,望各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抽时间点击阅读。创精品工程的主要措施与经验(一)工程概况某省邮政通信指挥中心工程是邮政通信指挥调度的中心。工程总投资1.86亿元,建筑面积28378.84m2,地下二层,地上十七层,总建筑高度为81.9。地上四层为大开间的活动空间,从五层开始至十一层整个建筑分为南北塔楼两个部分,自十二层至十七层南北塔楼连通成为整体,在大楼的中部形成14.5m宽,七层楼高的通透空间。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2、承台、地梁基础,南北塔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连层部分采用高空悬挂结构体系。(二)施工中采了的主要技术措施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1)桩基施工。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承台、地梁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85根。经检测:采用基桩静载荷试验抽测3根,其单桩极限承载力均满足设计值要求;39根桩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均为A类桩,合格率100%;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43根桩,均符合承载设计要求。其中:A类桩为41根,B类桩为2根,无C类桩,A类桩占工程桩总数的95.35%。(2)深基坑支护处理。工程分布在长76m,宽62m的准三角形范围内,围长250m,面积2650m2,基础埋

3、深为-9.5m至13m,三边紧临城市主干道、高层住宅、供电所,且路下城市管网较密,无施工场地,在施工中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基坑四周采用直径为900mm,共计112根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压密注浆和高压旋喷止水,钢筋混凝土梁水平支撑结构体系。为进一步控制基坑开挖过程的水平变形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施工运用有效时空效应的规律,土方开挖和支撑的施工工序采用分区、分块、对称、平衡的原则进行,近临道路两侧采取留土放坡、抽条、分块的原则分两批开挖进行,同时加台对支护结构本身和临近房屋、道路安全监测。有效地确保地下室施工顺利进行,基坑及周边道路、建筑物无位移、开裂现象,应方控制在有效

4、报警值范围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3)地下室外墙施工。10m高的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之间无施工间隙,传统的双面模板制作工艺已不能满足无操作面的要求,且外墙模板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施工难度大。施工时,地下室外墙采取单面模板支撑体系工艺进行质量控制,对支护体系间隙填充、构造、表面处理、植筋作支模体系的对拉螺栓、防水等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地下室外墙模板施工这一难题。确保地下室的主体结构施工。(4)地下室防水采用结构自防水与进口弹性防水涂料相结合,无渗漏现象。(5)工程地下室及主体结构采用可拆胶合板模板,配合应用HR型门架支撑体系。施工简便快捷,刚度整体性好,大大降低劳动

5、强度,缩短模板施工工期,保证了结构内实外光。地下室及顶棚,直接在砼表面批刮腻子,刷乳胶漆,保证了墙面、顶棚不空鼓、不开裂。(6)工程共设8个沉降监测点,2003年4月14日开始观测至2006年4月9日,经37次观测,累计最大沉降量(1号点)为9.83mm,最小沉降量为3.74mm,日均沉降速率为0.0062mm/日,工程沉降均匀稳定,符合设计要求。2、主体工程施工(1)工程主体结构外光内实,无结构裂缝。主体结构全高垂直度偏差最大值为3.5m,小于规范要求。梁、板墙、柱等结构几何尺寸准确,轴线全高偏差1-3mm,总高度偏差为15mm。(2)南北两塔楼间的高空连层结构采

6、用了国内不多见上承式悬挂结构形式,将6层结构采用钢骨混凝土吊挂结构,即在双塔的顶部间设二根有纵横布置、高度为6m的钢骨主桁架,再通过8根钢骨混凝土柱将南北塔楼之间的十二至十七层结构悬吊在顶层的钢层主桁架上,南北塔楼之间连层结构的主梁采用钢骨混凝土梁,其余次梁及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难度大。对首层悬挂结构采用人四层顶屋面搭设满堂脚手架至十二层悬挂部分,同时对四层以下裙楼在该部位的楼面进行支撑加固处理,两侧十三层塔楼结构结构继续向上施工,期间穿插进行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埋,待十二层钢骨安装完成后,将无粘结钢绞线索与十二层钢骨节点相连接(吊柱部位)

7、,并预张紧,使钢骨主梁结构的自重从由支架承受转为钢绞线索承受。为使钢骨主梁的钢砼自重及施工荷载传递至钢绞线索上,钢骨主梁的模板采用吊模(吊挂在钢骨梁上)。从而解决了悬挂结构模板支撑体系。(3)十二层至十七层高空组合悬挂结构在顺向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向下位移,是本工程师控制的重点。施工中临时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索吊拉住悬挂结构,并随悬挂结构向上不断施工,在索内施加预拉力来调结构的竖向变形量,待整个结构顺向施工完成后,再放预应力拉索,转由上部的承力转换结构承力,完成结构受力转换。结构受力转换过程实施监测,采用智能弦式应变计及频率测试仪[4-5],以及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