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柳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解读与点拨

2015年柳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解读与点拨

ID:38797291

大小:340.32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6-19

2015年柳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解读与点拨_第1页
2015年柳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解读与点拨_第2页
2015年柳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解读与点拨_第3页
2015年柳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解读与点拨_第4页
2015年柳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解读与点拨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年柳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解读与点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柳州市中考学科 考试说明解读与点拨语 文一、考试目的[原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解读]水平性与选拔性相结合,具有适宜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二、指导思想[原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有

2、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解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深化改革,尊重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在试卷中体现。三、基本原则[原文](一)导向性。(二)基础性。(三)科学性。(四)综合性。(五)教育性。[解读]1.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2.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3.内容与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难易适当。4.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考查学生灵活运

3、用语言文字的能力。5.引导重视人类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四、考试范围[原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四学段(7~9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参照当地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教材。[解读]涉及课本内容不会超出苏教版语文教材,涉及能力要求不会超出《课标》范围。不考试范围(参考)(1)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2)汉字构字常识。(3)词语、短语的分类。(4)单句成分、复句的辨别与划分。(5)比喻的三种方式(明喻、暗喻、借喻)。(6)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五、考试内容与要求[原文]中考语文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4、突出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解读]注重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能力层级[原文]1.识记对要求熟记、背诵的语言材料(字词音形义、文化经典的段落篇章)的识别和记忆。2.理解对语句表层意义、深层涵义的阐述或推断,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中心(主旨)、结构、技法的分析等。3.应用将语文知识直接用于新的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文言文的翻译、论述题、仿写、作文等。4.评价对不同层次的语言材料、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从思想内容、表达形式、语言特点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赏析。

5、对以上四个能力层级均作难易不同的考查。五、考试内容与要求(二)考试内容1.积累与运用[原文]常用字的音、形、义的辨识、常用词语(含成语)的运用、语句的规范表达(含标点符号)、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及经典篇段的默写、课外阅读积累等。词语、语句的考查宜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语法、修辞知识,选材兼顾课内外;文学文化常识考查为教材涉及的内容;默写主要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今优秀诗(词)文选材;课外阅读的考查以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为主,适当兼顾日常积累。五、考试内容与要求(二)考试内容1.积累与运用[解读]1.立足课本,放眼生活。对“字词表”要扎实掌握,收集中考“常考字”生活中“易错字”。2

6、.语句的规范表达:成语使用、病句、标点、衔接等。3.文学文化常识、课外阅读考查为教材涉及的名著知识。4.默写主要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代优秀诗(词、曲)文选材。五、考试内容与要求(二)考试内容2.古诗文阅读[原文](1)古诗词,侧重整体把握内容,感受形象;欣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分析艺术表现手法。(2)文言文,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如“之、其、于、以、而”等)的基本用法;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评价。)考查素材以课内为主,适当向课外拓展。五、考试内容与要求(二)

7、考试内容2.古诗文阅读[解读]第一、整体把握内容(绘景咏物、山水田园、边塞行旅、怀古咏史,等等),感受形象。(人物:隐者游子、征夫怨妇;事物:梧桐柳树、长河落日,等等)第二、欣赏、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修辞方法、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第三、分析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对比衬托、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五、考试内容与要求(二)考试内容2.古诗文阅读[解读]第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第二、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之、其、于、以、而”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第三、准确判断文言句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