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课件

《环境毒理学》课件

ID:38956266

大小:1.76 MB

页数:181页

时间:2019-06-22

《环境毒理学》课件_第1页
《环境毒理学》课件_第2页
《环境毒理学》课件_第3页
《环境毒理学》课件_第4页
《环境毒理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毒理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9环境毒理学主要参考杂志和参考书参考杂志:1、卫生毒理学杂志2、卫生研究3、中国公共卫生4、中国地方病学杂志5、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6、环境科学7、环境科学学报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参考书1、环境毒理学惠秀娟化学工业出版社2、生态.环境知识读本王豪——生态的恶化与环境治理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3、生活环境中有害因素防护丛书常元勋环境中有害因素与人体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4、以人为本与生命多样化蔡永海——漫谈环境与自然生态哲学黑龙江出版社5、环境污染与生物变异孙胜龙化学工业出版社6、污染生态学王焕校高等教育出版社7、人类——环境系统及可持续性陈静生等商务印书馆第一章 绪论1.1概论一、

2、学科性质:环境毒理学是人类研究探索环境压力因素对生命系统影响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的或即将进入的有毒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生命科学生物个体(人体)环境科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生物群体损伤作用及防治对策环境经济学毒理学生态系统环境毒理学整个生物社会(特定环境下)全世界每天:100-300个物种灭绝约50000Km2森林被破坏发展已扩展到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有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作用及防治措施的范围。环境污染物种类多物理:微小气候(生活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因

3、素)噪声、振动、辐射等化学物:现估计化学物有1000多万种,进入社会:6-7万种,每年新投入使用500-1000种。如工业、农用、日用化学品及染料。内源化学物化学物外源化学物(外来化学物)环境化学污染物:简称环境化学物生物学: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见图环境污染物的直接毒害和间接毒害问题二、关于其起源:1.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毒理学是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始。2.认为早在19世纪初就已开始。二、学科定义及其应用研究毒物对非人类环境的影响的学科;两种观点(植物和动物)研究毒物人类的影响的学科;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化学物管理不当的污染事故和惨案1、日本的水俣病2、伦敦的“雾都”事件3、19

4、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数万人中毒,2000多人丧生——化学工业史上最大的悲剧发展中国家:50万人遭受化学物的危害,其中有5000人死亡细菌种群变异饮用水病毒微生物人体:霍乱、痢疾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等真菌水质污染食物空气人体: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非典型肺炎等环境毒理学几个基本概念:1、最高可接受毒性浓度(maximumacceptabletoxicconcerntration,MATC)特指实验期间观察到的不致于对水生生物造成有害影响的最高浓度;2、预测环境浓度(predictedenvironmentalconcertration,PEC):根据环境转运资料,预测计算

5、的受试物释放到环境后可能发生或存在的浓度。四、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对各种生物性质和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环境污染物,包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污染物。环境化学物五、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1.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记,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2.最终任务:保护地球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六、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

6、般规律。3.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4.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对人体的致突变、致癌变、致畸变等的特殊毒性作用与机理。5.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6.各种污染物对人体损害作用的早发现、早防治的理论和措施。七、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随着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而异。器官1.体外试验细胞分子(环境应答基因或环境易感基因)2.体内试验:急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试验3.流行病学调查--人群调查4、现代化学分析方法:PCR技术、DNA序列分析、免疫组化方法分子杂交技术等八、环境毒理学的应用:1.鉴定新旧化学物的毒性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2.污染物处理。3.工业和民用

7、设施的施工和排放许可。4.自然资源和管理九、环境毒理学主要进展急性致死:环境污染物剂量(水生生物)慢性毒性实验:繁殖力、摄食能力、行为等(大小鼠)生态受体的DNA和分子结构(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2.1生物转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基本构造单位。见图1一、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结构见图21、生物膜物质转运能量转换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细胞识别信息传递氰化钾+线粒体内膜细胞色素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