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ID:38990794

大小:1.66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6-23

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_第1页
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_第2页
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_第3页
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_第4页
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深圳市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我们的寻美之旅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者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强大的“学习力”,就有了深远的“思想力”。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成为推动深化教育改革巨大的“行动力”。这是伟大的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就是承载着改革与创新的新使命于2011年在2009年成立的罗湖区首批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创建的,吸纳了来自罗湖区、福田区、龙岗区、坪山新区、盐田区及直属学校5个区9所学校的19名有抱负、有思想、勇于进取的中青年教师入室培养。一、崇尚美2011年9月,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的黄家玲、秦玲、鲁

2、明贤、张佼、郑朝晖、黄稻丰老师,罗湖区教科培中心的英语教研员余致晓老师,罗湖区文锦中学的张颖老师,罗湖区东湖中学的朱海珊老师,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秦雅莉老师,坪山新区坪山中学李强、黎俊辉、朱玲燕老师,坪山新区坪山实验学校钟维静老师,龙华新区龙华中学郑旭彬、李霞老师,龙岗区的光祖中学郭倩、叶素婵老师和盐田区盐田外语学校陈瑛老师,在舒军华老师的感召下,19颗怀着对教育信念执着追求的火热的心,相遇、交融在位于美丽的梧桐山旁、仙湖之畔的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的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共同开启了寻美圆梦之旅。第二届罗湖区舒军华名师工作室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成立了。

3、二、发现美工作室20位成员雄心勃勃、意气风发,以“Practice(勤于实践)、Respect(相互尊重)、Individuality(形成特色)、Devotion34(乐于奉献)、Excellence(追求卓越)”为工作要求与共同愿景,以“关注差异,促进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核心理念,共同制订了详实可行的包括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在内的工作室规章制度;并实施工作室分工协作制度,每位成员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特点,自主选择担任工作室一项工作,如副室长、教学研究员、联络员、书记员、财务管理员、资料员等,做到人人有事做,

4、事事有人做,以增强每位成员的归宿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舒军华老师通过引导成员们对工作室内涵的深度解读,引发每一位成员产生对工作室及彼此的深厚的、积极的情感。在每个人心里,工作室不是一个冰冷的工作场所,它是一个“家”,一个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帮助,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关怀、感受到成长的温暖与喜悦、感受到光明的前景与未来的家;它是一个“体”,一个专业群体、共同学习体、发光发热体;它是一座“桥”,一座连接工作室成员及他们所在学校的桥梁,是我们彼此真诚沟通,有效交流的桥梁,是使深圳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是一块“田”,一块播种希望、挥洒汗水的实验田,

5、收获成果、收获希望的丰收田;它是一副“担”,挑起的是师生成长的热望,学校发展的希望和深圳教育的未来;它是一条“道”,通过学习掌握教学之道、爱生之道、研究之道、发展之道,是我们一齐走向事业与生活成功的幸福之道,是造就培养名师的“星光大道”。工作室以“链式带教、他校走教、融炼两课、树立标杆”为主要培养策略,以“独立运作的推进机制、主持人负责的引领机制、学习共享的促进机制、严格管理的常规机制”为运行机制,以“346”法(即“三近”、“四结合”、“六给”)作为具体实施策略,强力而有效地推进了工作室工作,实现了共同成长。“三近”即走近身边的名师、亲近精选的

6、佳作、贴近自己的学生。“问题驱动下的对话式课例研究”34和“名师小讲堂、教育大智慧”两项活动就是“走近身边的名师”中起支撑作用的明星活动。通过“调研与设计”、“研磨与探讨”、“展示与观摩”、“讨论与评议”、“点评与提升”、“反思与重建”六个环节,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提升教学技艺为抓手,巧用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资源,来强健工作室的造血功能,全力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并辐射他们所在学校。“亲近精选的佳作”:是指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定期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由工作室统一购买,工作室制定读书计划,开展“共读一本书”、“读书沙龙分享会”等活动,与课题

7、研究和课堂研讨指定书目阅读相结合,指导工作室成员读有用的书。“贴近自己的学生”:就是要求工作室每一位老师要有“爱如父母”的情怀,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自己的学生。要在深入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研究课堂的有效性,立足“三培养”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三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四结合”即课题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关键问题与论坛主题相结合、读研训相结合、自主反思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六给”即给要求、给担子、给条件、给机会、给指导、给鼓励。三、追求美正如张文

8、质在肖川所著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作序所言:“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