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发展简史

中国丝绸发展简史

ID:38993084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3

中国丝绸发展简史_第1页
中国丝绸发展简史_第2页
中国丝绸发展简史_第3页
中国丝绸发展简史_第4页
中国丝绸发展简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丝绸发展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丝绸发展简史u丝绸生产的产u丝绸生产结构的演变u丝绸生产技艺的进步(一)丝绸生产的产生有关丝绸生产的起源问题专家们意见并不一致,有的支持流传下来的传说,有的则通过考古进行推测,同时,不同专家推测的时间又不尽相同。传说远在黄帝时期,元妃始祖就开始驯养野蚕为家蚕,取蚕丝织成做衣服的锦帛。在古老的耕织图上,已详尽地记录了古代蚕农育蚕、养蚕、缫丝、织绸的整个过程。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博士等人在山西西荫村发掘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时,发现了一个经过割裂的形似大半个茧壳的化石,经过科学分析和测定,它是一只桑蚕茧壳,而凑巧的是这一重要发现恰恰在人们普遍传说的蚕神嫘祖的故乡和蚕丝的故乡,有人就以此作

2、为证据,来证明传说的可信性。但是对于丝绸起源问题的讨论只依靠传说是不可取的,更重要的则是根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对其进行合理的推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有办法解决丝绸起源的问题。迄今为止,对于该问题的讨论大都是基于当下的考古发现,文献资料,以及推断。周匡明、唐云明二先生通过对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工具:刀、匕、小棒、卷布棍、术经轴与骨匕、骨针、管状针、织网器、陶纺轮以及牙雕小盅外壁雕刻的“编织纹”和“蚕纹”图案的综合研究,得出了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就已经有了较完备的原始纺织工具,蚕茧利用的秘密很可能已被其掌握的结论。而卫斯在《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一文中,对

3、上述观点进行了怀疑,他认为中国丝织技术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的发达时期,已有5700年的历史,而人工养蚕也大致可追溯到这一时期,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500年,也有5500年的历史。虽然在起始时代的问题上,专家们众说纷纭,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的。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关于丝织品的考古发现还有好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

4、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二)丝绸生产结构的演变还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丝绸生产的组织机构。由于远古时期,文字还不发达,对于社会活动的文献记载少之又少,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考古发现,以及适当的采用传说。据传说,中国从夏代起纺织品已成为交易物品,出现了纺织生产发达的中心城镇,形成了以纺织生产为业的专业氏族。至迟在周代,已有了官办的手工纺织作坊,而且内部分工已日趋细密。周代的栽桑、育蚕、缫丝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束丝(绕成大绞的丝)成了规格化的流通物品。在商代遗迹已发现织有几何花纹和采用强拈丝线的丝织物;周代遗

5、物则已有提花花纹;春秋战国丝织物品种已发现有绡、纱、纺、縠、缟、纨、罗、绮、锦等,有的还加上刺绣。青海诺木洪和新疆许多地方出土彩色的毛织物,年代不晚于西周初。在这些纺织产品中,锦和绣已非常精美。所以“锦绣”成为美好事物的形容词。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

6、、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我们对商代丝绸生产组织的情况还不甚了解,但是从古籍中了解到当时设有一种称为“百执事”的官吏,率领工奴从事包括丝绸织造在内的手工业生产。周代丝绸生产组织的情况就十分清晰了。《周礼》是记载周代王室官制的书籍,其中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官吏就有多人。“典妇功”是掌管宫内妇女劳作的官吏,他们负责教授宫内的宫女等织造丝绸的技术,并负责办理派工、检验、奖惩等事宜。战国时期的纺织品生产也颇为发达。《尚书·禹贡》载,当时的兖州贡“织文”,是一种“非一色”的丝

7、织物;青州贡“檿丝”,是一种“山蚕之丝”,即柞蚕丝;徐州贡“玄纤缟”,是一种“赤而有黑色,以为之衮,所以祭也”(均见蔡沈《书经集传》)的黑红而细的丝织品;扬州贡“织贝”,郑玄说:“贝,锦名也,《诗》云:‘成是贝锦’。凡为织锦者,先染其丝而织之,即成文矣”,是一种有贝纹图案的丝织品;荆州贡“玄纤”,是一种黑色、浅红色的丝织品;豫州贡“纤纩”,孔颖达说,“纩是新绵,纤是细”,是一种细绵。这些记载说明战国时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