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7体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7体

ID:38993362

大小:41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3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7体_第1页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7体_第2页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7体_第3页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7体_第4页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7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7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七体汉字的七体是指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发展成七种不同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汉字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商)(周)(秦)(汉)(魏晋)(唐)整体趋向是简化,然则简化后少了汉字的文化内在。汉字的演变重要履历以下几个进程:甲骨文甲骨文首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朝前期(前14—9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期最早、系统较为完好的笔墨。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现代文字,被以为是当代汉字的初期情势,有时刻也

2、被以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主要的古汉字资料。尽大部门甲骨文发明于殷墟。这些甲骨根基上皆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载。占卜所用的质料主如果黑龟的背甲、背甲战牛的肩胛骨。凡是先在筹办用来占卜的甲骨的后背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类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辰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概况发生裂缝。这类裂缝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模样。处置占卜的人就按照卜兆的各类外形去判定休咎。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其时的汉字已开展成为可以或许完全及在汉语的文字系统了。在已收现

3、的殷墟甲骨文里,呈现的单字数目已达4000摆布。此中既有年夜量指事字、象形字、会心字,也有许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此刻利用的文字,在形状上有庞大的区分。可是从构字办法来看,两者根本上是分歧的。甲骨文献的内容触及那时天文、历法、景象形象、天文、方国、世系、家属、人物、职民、挞伐、刑狱、农业、畜牧、野猎、交通、宗教、祭奠、徐病、生养、灾难等,是研讨中国古代出格是商朝社会汗青、文明、说话文字的极为贵重的第一脚材料。9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期间,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4、以是,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朝就已进进青铜时期,铜的冶炼和铜器的造制非常兴旺。由于周之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凶金文字";又由于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曩昔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利用的年月,上自商代的晚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录,共计3722个,个中能够识此外字有2420个。记事触及里很宽,反应了事先的社会糊口。大篆代表为今存的石饱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本有文字的根本长进行了鼎新,果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

5、传播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起于西周暮年,年龄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附近,但字形的构形多堆叠。小篆也叫"秦篆"。通止于秦朝。形体偏偏少,匀圆划一,由籀文衍变而成。东汉许慎《道文解字?道》称:"秦初天子初兼全国,…9罢其没有取秦文开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着(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做《专教篇》,皆与史籀籀文,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隶书隶书根基是由篆书演变来的,次要将篆书圆转的笔画改为方合,誊写速率更快,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根蒂根基上,为顺应书写便利的需求发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酿成平

6、直方正的笔划,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古隶"),隶书的泛起,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化。隶书是汉字中常睹的一种持重的字体,书写结果稍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求"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来源于秦代,在东汉期间到达高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发源于战国期间。隶书是相对篆书而行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变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进了一个新的境地,是汉字演化史上的一个迁移转变点,奠基了楷书的根本。隶书结体扁平、工致、精致。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背上挑起,沉重抑扬富有转变,

7、具有书法艺术美。气概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赏识的代价。楷书9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划仄曲,可作表率,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良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北)、"颜体"(颜实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早期"楷书",仍残留少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绘长而直画短,正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不雅其特性,诚如翁圆目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减以面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东晋今后,南北团结,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

8、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气势派头朴素方宽,擅长署书,那便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擅长函牍。南北晨,由于地区不同,小我私家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