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

ID:3902858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2.体会本文排比、互文、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方法1.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2.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3.生生互动法: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练,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

2、适当点拨。4.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一、创影 设片情导境入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3、。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3―4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可同学们却不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 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二、背景解题认识时代(师课件展示) 注意将语文学习与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

4、歌。《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等等。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     三、初步感知,诗歌诵读     1.教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2.教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点评。3.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课件展示)“十二转”的“转”读zhuà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

5、子。“可汗”,读kè 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5.学生分组朗读比赛。学生认真听课文,勾划词语。 学生各抒己见,点评。 学生指出自己读不准,不理解的字词,其它同学帮助理解。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 学生比读,互读互评。   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为背诵全诗做准备。利用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1、同学找出难句互相讨论•2、解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翻译。五、走进微课堂•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六、课后作业:背诵《木兰诗》、文学常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