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

ID:3906631

大小:90.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5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_第1页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_第2页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艺术2005年第32期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理董小伟(四川省消防学校,四川成都610066)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其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学思潮则异常活跃,玄学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底例清淡的思想占据上风,并影响到此时的文学创作。证。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陶渊明是这个时代最杰出、最优秀的“产儿”,他用陶渊明在归隐的几十年间,写下了许多千古传真性情、真人格写焕发出来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唱的优美田园诗,这些诗的总体风格是“静穆”与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

2、的光芒。“真淳”。陶渊明的诗歌给人一种自然、平淡、萧远的关键词:静穆质朴意境哲理平淡自然感觉,似瘦而腴,看是平淡,但有很深的哲理蕴含其中,此为“静穆”。同时陶渊明是真率的,他不在那里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虚伪的描绘,而是用真性情、真人格来抒发感情,有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真率得像天真的稚童,真率得像舒卷自如的白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但也是文学思潮最活云,此为“真”;读陶诗,意境高远,富有哲理,使人感跃的时期之一,其间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到淳厚有味,余韵深长,久久不绝,此为“淳”。具体学、山水田园文学、齐梁

3、文学等纷纷盛开于文坛。这言之,陶诗的艺术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来时的山水田园文学是文学史上第一次自觉地将自浅析。然、田园纳入了美学与文学的视野,并加以艺术加首先,陶渊明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自己心工和创造,为后世山水田园诗派的壮大打下了良好里浑融的意境,使感情从心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的基础。陶渊明则是这方面最杰出、最优秀、最伟大斧凿的人工痕迹。他的诗,最大的特点是平淡自的代表者和首推者。然,绝无雕饰。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词藻,一切都是平平淡淡。但(今江西九江市)人。道家的“清静、无为”在他

4、的思平淡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似在不经意间如实道想里根深蒂固,这也决定了他一生多次入仕,但最来。苏轼说他是“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如《归终归隐田园的生命路线。他二十九岁前,主要在家园田居五首》:居读书,此时受儒家思想影响,想为国效力;二十九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岁的陶渊明入仕,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但他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有感于朝政的黑暗,于四十一岁毅然辞去在任仅仅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在此后二十余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年间,虽生活

5、窘迫,陶渊明仍以耕读自娱,诗酒为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伴,再未出仕。陶渊明由仕而隐,再出仕,再归隐,如里,复得返自然。此再三,但他的始终是以一颗纯真的心去面对一全诗平淡淳美,一片白描。田宅、树木、桃李、墟切,所以,他的归隐是发自真心,是绝无虚伪的。朱烟、鸡狗等物,诗人直径道来,寥寥几笔,点染出优光潜先生就说“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美的田园风光,细细品来却表现出诗人心静如水、1522005年第32期○文学艺术如镜的隐逸心态。其中“榆柳荫后檐”四句纯粹白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又道出了人生真谛的哲理,描,前面两句是近景,也是静景,后面两句

6、是远景,要与大自然打成一片,保持悠然自得,静如止水的也是动景。前两句描写家院的景色,其色彩的搭配心境。该诗可谓是一首物我浑融,意境深远,哲理深是以生命绿为大自然的底色,又在其间点缀上了桃刻的千古好诗。李的红色、黄色,让家庭更加绚烂和美丽。后两句描再次,许多诗中有人生哲理的昭示,这些哲理写农村生活的景色,其一个“烟”字增加了动景和协往往又融化在形象里,与诗人的情感一道消涨,可调了农村的色彩,并报告了和平,报告了希望,报告以照亮灵魂,使人常读常新。如《归园田居》其三:了温馨,加上后面两句鸡狗的叫声的细微描写,让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整个诗歌画面更

7、具有朦胧的农村生活气息。最后两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句点名题旨,深有韵味,只得细细品味。这首诗歌是愿无违。作者心理情感的自然外流出来美作,让人感觉不到全诗平淡、自然地写出了诗人劳作的情况,并一丝造作,一丝人工痕迹,细细读来,我们好像看到道出了其中的人生哲理。在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已经悟得了山水田园的真正品格,找到了自己一位老者抗着锄头,早出晚归地整理田地,虽然汗精神的真正归宿。流浃背,十分辛苦,但老者洋洋得意,并不以此为其次,景语意会,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深有意苦,反而以此为乐。他种的豆苗“草盛豆苗稀”,诗人境。陶渊明的写景,决不是纯

8、客观地刻画景物,片面并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