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

ID:39080229

大小:425.5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6-24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1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2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3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4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膀胱移行细胞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膀胱移行细胞癌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thebladder类别肿瘤科/腹部肿瘤/膀胱肿瘤ICD号C67概述膀胱肿瘤(tumorofbladder)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占男性肿瘤的6%,死亡率的2.5%,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环境、吸烟及遗传因素有关,许多学者对P53基因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十分关注,在国外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膀胱肿瘤高发年龄为40岁以上,表浅的乳头状肿瘤约占80%,30%为多发肿瘤。分化不良的浸润性膀胱癌常发生在高龄病例。移行上皮

2、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占94%,其次为腺癌(adenocarcinoma)和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流行病学膀胱癌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肿瘤的首位。1985年以全世界肿瘤发病数统计,在泌尿系肿瘤中,膀胱癌居第2位,仅次于前列腺癌;膀胱癌在男性中占男性全部癌4.7%,居第8位,女性列12位。1990年膀胱肿瘤的发病率,男性2.88/10万,女性0.8/10万,分别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和4%,列第4位及第8位。膀胱上皮性肿瘤占95%

3、以上,其中有乳头状瘤(2%),移行细胞癌(94%),原位癌(1%),鳞状细胞癌(2%),腺癌(1%)。病因膀胱肿瘤的发病有两个方面: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肿瘤发病是复杂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遗传易感性世界各国膀胱癌的发病率相差可达10倍之多,西欧和北美最高,东欧和一些亚洲国家比较低。有趣的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人的遗传学相似,膀胱肿瘤发病率也相似。埃及血吸虫引起膀胱癌在埃及占全部癌的18%。台湾地区移行细胞癌可能与周围血管“黑脚病”有关。膀胱肿瘤和性别年龄关系密切。病因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2~

4、10倍;60岁以后发病率高,可能因为环境的致癌因素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膀胱癌很少在40岁以前发病,而年轻人膀胱癌常为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治疗后也很少复发。2.危险因素膀胱癌与环境、职业、吸烟、感染、慢性炎症、结石、异物、盆腔照射、细胞毒化疗药物等有关。现认为25%~27%膀胱癌与职业有关,有1/2男性,1/3女性与吸烟有关。染料纺织工业的产业工人膀胱肿瘤发病率较高,现已公认2-萘胺、1-萘胺、联苯胺、4-硝基双联苯为化学工业致癌物。病因这些物质经肝脏代谢,还原为α-氨基萘酸,作用于尿路上皮而引起职业

5、性膀胱癌,由于尿液在膀胱中滞留最长,因而泌尿系肿瘤中膀胱癌发病率最高。吸烟发生膀胱癌相对危险性为2~10,且与吸烟量有关。膀胱癌中约1/3有长期吸烟史。吸烟致癌可能因香烟内许多化学致癌质有关。吸烟者尿中色氨酸代谢产物增加50%,吸烟停止后,色氨酸代谢水平可回复正常,已证实色氨酸代谢产物有潜在致癌性。膀胱感染所致膀胱肿瘤是鳞癌,多于移行细胞癌。病因埃及血吸虫病、结石、膀胱憩室所致慢性膀胱炎常导致鳞癌,80%截瘫病人膀胱有鳞状上皮化生,5%发生鳞癌。尿潴留也可能是膀胱癌的病因。某些药物可引起尿路上皮性肿瘤,目前

6、已肯定止痛药非那西汀,由于与苯胺有相同的化学结构,用量过大,可引起肾盂,膀胱移行细胞癌;另外环磷酰胺也可增加膀胱癌发病的危险性,对肿瘤病人和非肿瘤病人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使膀胱癌发生机会增加9倍。子宫颈癌大剂量骨盆部位放射治疗使膀胱癌发生机会增加到4倍,与放射量和照射时间有关。病因3.生物学特点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包含了多种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又可被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突变导致了尿路上皮细胞的初始转化。而晚期突变则使恶化的细胞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膀胱癌基因突

7、变的认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没有一种(几种)染色体或基因的改变是所有膀胱肿瘤都具有的,而且各种不同的遗传因素,突变似乎可以导致同样的肿瘤形态的表现,这说明了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的DNA靶目标的多样性。病因迄今尚未发现对膀胱癌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突变,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各种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人假说:膀胱癌的发生有两种途径,其一为不死的干细胞的转化,再一种为病毒感染后基底层细胞转变为不死。这两种途径都包括由浅表性到浸润性最后出现转移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基因突变在起作用。在第1

8、种途径中9q染色体的缺失使干细胞转化为浅表性癌,P53和Rb抑癌基因失活及H-ras的激活使病变进一步发展。病因第2种途径中最初的变化为病毒性致癌因素使P53和Rb抑癌基因失活,随后其他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研究同时,肿瘤专家们开始关注癌细胞表面向细胞核内信息传递过程,试图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发病机制正常膀胱尿路上皮为移行上皮,约3~7层厚。正常上皮细胞表面有大的伞状细胞覆盖其下层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