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

家长怎样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

ID:3913670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5

家长怎样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_第1页
家长怎样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_第2页
家长怎样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_第3页
家长怎样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长怎样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长怎样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一、对入园焦虑的认识  每年九月一日开学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新入园的小班或托班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有的孩子会大哭大闹,让家长无法分身,这种个体在预感潜在的危险或不幸时,所产生的强烈的负性情绪和紧张的身体症状就是焦虑,因为上幼儿园与父母分离所产生的焦虑也就是入园焦虑。二、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从出生都没有离开过家长的保护,一下子离开家长,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老师是陌生的、同伴是陌生的,生活方式又得以翻天覆地的改变:

2、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一般是整天和亲人在一起,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几个大人一直围着孩子转,孩子的一个暗示,家长马上领会它的意思,马上实现孩子的意愿,进入幼儿园以后,突然和亲人分离,加上老师、小朋友、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所以,他们为离开父母可能带来的危险与对新环境缺乏控制而感到不安,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现象,一般情况下要持续一至两周,甚至可延长到一两个月之久。但也有老练的孩子,她的身上根本不会表露出“分离焦虑”。这下,“分离焦虑”表现严重的孩子的家长,心里会担心得不得了,我的孩子怎么回事,是不是有点

3、不对啊?事实上,家长完全不必过于担忧,孩子这种在面对陌生环境时产生的不安的感觉是一种适应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婴幼儿的作用,它可以唤起婴幼儿对危险的警觉,提醒照顾者注意保护孩子。其实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入园之初,也同样出现“分离焦虑”。为解决“分离焦虑”问题,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消除“分离焦虑”的方法。三、消除入园焦虑的方法入园第一周:1、哭闹:二三岁幼儿年龄较小,正是分离焦虑表现较明显的时期,所以幼儿来园难免有哭闹现象。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相信教师会用适当的方法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2、交流:一般来说,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特别担心,回家后总是问长问短,这时妈妈们要注意了,尽量多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么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等。3、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每天与你软磨硬施:“我不要去幼儿园”,有的孩子还会在半夜大哭起来:我不去上幼儿园,还有的孩子会因为早上的来临而感到非常恐惧与不安,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

5、各方面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幼儿会在10—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第一个月:1、饮食:新入园幼儿可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加上尚未适应幼儿园生活,可能会上火,所以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2、生病:一般来说,初入园幼儿由于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宝宝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象,家园沟通,加强生活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一般会度过

6、难关。3、家园联系:对宝宝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宝宝心理、生理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家园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尽量详细、随时地与教师交流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睡觉)、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等,以便教师尽早地了解孩子,运用适当的教育措施,同时,也尽量详细地了解宝宝在园的生活情况,以便回家后对宝宝进行照顾。在家里,孩子一切生活行动随随便便,在幼儿园,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成人会马上满足其要求,而幼儿园很难做到这点;在家里,孩子几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

7、切,而在幼儿园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种种要求,主动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晚上按时停止游戏或看电视,按时漱洗,按时睡觉等。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要注意让其改正,如让孩子懂得分享和轮流,并找机会操作和实践。能力准备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1、教孩子独立吃饭。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2、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有

8、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4、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沟通:“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