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治疗溃疡性》PPT课件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PPT课件

ID:39182143

大小:288.5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26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PPT课件_第1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PPT课件_第2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PPT课件_第3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PPT课件_第4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杜仲平一、概述疾病简要概况1.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粘液及脓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肠澼”等范畴。2.本病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后期常会导致肠纤维化,甚至恶变而引发结肠癌。3.隔药灸治疗UC的近期治愈率为48.57%一、概述疗法简要介绍1.本疗法经过研究后证明在临床痊愈率为48.81%,总有效率为91.67%。2.较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西药近期治愈率为37%左右)。3.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一、概述应用推广前景1.本疗法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较强的推广

2、性。2.适用于各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及患者家庭应用。3.能更好的解除患者疾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二、疾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二、疾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脆变、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二、疾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

3、标准3.钡剂灌肠检查: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二、疾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4.黏膜病理学检查:活动期与缓解期有不同表现。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脓肿可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二、疾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黏膜

4、肌层间隙增宽。④潘氏细胞化生。二、疾病诊断标准综上所述标准诊断为: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②同时具备上述第1和2或3项中任何一项,可拟诊为本病。③如再加上第4或5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④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需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二、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大肠湿热证主症:①腹泻黏液脓血便。②腹痛或里急后重。③肛门灼痛。④舌苔黄厚或腻。次症:①身热。②口干口苦。③小便短赤。④脉滑数或濡数。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第1项必备)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二、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

5、标准脾气虚弱证主症:①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②纳差食少。③肢体倦怠。④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次症:①腹胀肠鸣。②腹部隐痛喜按。③面色萎黄。④脉细弱或濡缓。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第1项必备)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二、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脾肾阳虚证主症:①久痢迁延。②脐腹冷痛,喜温喜按。③腰膝酸软,形寒肢冷。④舌质淡胖,苔白润或有齿痕。次症:①腹胀肠鸣。②面色晄白。③少气懒言。④脉沉细或尺脉弱。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第1项必备)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二、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肝郁脾虚证主症:①下痢多因情绪紧张而发作。②腹痛欲便,

6、便后痛减。③胸胁胀闷。④脉弦或弦细。次症:①善太息。②嗳气。③食少腹胀。④矢气频作。⑤舌质淡红,苔薄白。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第1项必备)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二、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寒热错杂证主症:①黏液血便。②腹痛绵绵,喜温喜按。③倦怠怯冷。④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次症:①便下不爽。②口渴不喜饮或喜热饮。③小便淡黄。④脉细缓或濡软。证型确定:主症①、②必备,再加1项主症1~2项次症即可二、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热毒炽盛证主症:①发病急骤,暴下脓血或血便。②腹痛拒按。③发热。④舌质红绛,苔黄腻。次症:①口渴。②腹胀。③小便黄赤。④脉滑数。证型确定

7、:主症①、②必备,再加1项主症或1~2项次症即可二、疾病诊断标准辨证说明:除上述6个证型外,尚可见瘀血、阴虚等兼证三、适应症1.符合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专用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轻中型、腹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四、禁忌症1.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3.局部皮肤溃烂、溃疡、痈疔等感染及皮肤病患者;4.中医辨证非本型的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五、技术操作方法1.器械准备药饼灸:附子10g、肉桂2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