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ID:39277938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9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_第1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_第2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_第3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_第4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一、几个重要的概念及概述1、把智力活动看作对环境的适应和组织的一种活动。2、图式(结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这种结构把有机体所感知的事物,按其共同特征编成各个组。感知→运动图式→→(同化、顺应)→→成人的认知图式3、同化:是一个认知过程,通过它人把新的、感知的、运动的或感念的材料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行为模式之中。从理论上来说,同化不会导致图式的改变,但却会影响图式内蕴的增加,因而是图式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4、顺应(调节):①要求创造一个能够把刺激置于其中的新图式(结构),进而使得刺激符合于新的图式;②改造已有图式或结构5、同化过程被看成是刺激物被“强制”地适应主体的已有结构顺

2、应(调节)过程则是主体“被迫”改变已有结构以适应新的刺激物调节导致发展;同化导致增长。两者的结合以达到平衡时智力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只同化不顺应(调节):只拥有一个大结构而不能作出区分(个性)只顺应(调节)不同化:只拥有诸多琐细的图式而不能把握共性6、智力(认知):由内容、功能以及结构三者构成7、只有在环境的活动中,人的认知才获得发展,只有儿童的感觉处于与环境相关的状态下,认知结构的发展才可能发生。8、这里的活动本身又包括:可直接观察到的身体的活动和直接观察不到的心理活动两部分9、认识发展史认知结构的质变相继发生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结构以及相应的变化都逻辑而又必然地来自于前一结构。新的

3、结构不会取代先前的结构,只会把先前的结构整合起来。10、可根据儿童认知结构有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所获得的知识也经历了由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和社会——约定知识,但这三种知识并不完全是线性顺序发展的,而是糅合在一起的复杂过程。11、认知发展的与四大因素有关:成熟、活动经验(同化与顺应)、社会性相互作用、平衡化过程。成熟:先天遗传因素,为某种预成结构开辟了可能性活动经验:同化与调节社会性相互作用: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观念交流,在与人的交流中,必定会出现思维的冲突,进而导致原有的平衡结构状态发生了变化,不平衡出现了,在不断克服不平衡的状态的过程中,人的认知不断得到发展。暂时的平衡状态一、认知发生演示

4、刺激物———原有结构(图式)——同化成功,达到一种成功,达到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暂时平衡状态暂时平衡状态失败,创造新的图式(结构)或改变原有结构同化新刺激同化成功,对于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在外界新的刺激的影响下,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作用,将被打破,进而形成另一新的暂时的均衡状态,以此不断循环下去,标志着人的认知是不断发生和发展的。二、认知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阐释1、感知——运动阶段主客体完全未分化-------主客体开始逐渐分化(把自身当作外部众多客体中的一个)客体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感知----运动的经验逐渐地发展起来的第一时期(0~1月)婴儿通过反射系统来同化所有的刺激,所有的刺激事件都

5、被以一种未分化的方式纳入或同化到最初的反射结构中去.第二时期(1个月~4个月)口与手、眼,眼---耳的协调开始出现,开始能区分不同的物体开始形成了一种朦胧的客体意识:如儿童试图看到他所听见的东西第三时期(4~8个月)儿童的行为日益指向他身外的物体和事件手----眼的协调/能够重新做出发生过的他所感兴趣的事件从某种无目的的行为向某种形式的有目的行为的发展,开始具有意向性,尽管是在行为发生后才形成的(能够重复其感兴趣的事件)。而在此之前,行为不具目的,而仅仅是受刺激而引发。客体观念:开始预测运动的物体将会经过的位置,关于客体永久性的意识已经发展起来但从根本上讲,仍是处于一种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将自身

6、看作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原因。第四时期(8~10个月)开始运用某些手段去达到其目的。这里的目的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已被预设.形成客体的体积和形状之恒定性的观念因果关系的最初客观化,“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一种空间的联系,不同于他自身的其他客体也可以是活动的原因.”第五时期(12~18个月)儿童形成达到目的的新手段,是通过”试验”(试误)而形成的当儿童面对运用既有图式不能解决问题时,通过试验或试误形成新的图式标志真正智力行为的开始.客体观念:在寻找消失的物体时考虑接连发生的位移,但通常只能是跟踪可以目见的客体的位移,而不能跟踪不能目见的位移.第六时期(18~24个月)这一小阶段标志着由感知---运动水平向表

7、象性智力的过渡能够内在地在头脑中再现客体和事件,并随之便得能够通过表象(认知地)解决问题.新手段(图式)的获得、发明是通过在头脑中运用表象试验活动的程序,而不是通过积极的外部试验来获得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内在的心理结合、在头脑中通过活动的表象。即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在表象中)展开可能出现的行动步骤,从而构建起解决新问题的图式或结构。克服了此前关于客体的观念,主体的表象试儿童从直接的感知中解脱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