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oc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oc

ID:57614473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9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oc_第3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oc_第4页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课程名称:数学学习论任课教师姓名:李俊扬研究生姓名:王贝贝学号:4201220000313年级:研究生一年级专业:数学学科教学学院(部、所):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任课教师评分:评阅意见: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论文内容摘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在当代数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教育目标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力;数学教学内容应适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

2、教;应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关键词:皮亚杰认识发展论数学教育启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容格的格式塔学和弗洛伊德的学说。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

3、,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发展。皮亚杰在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期间。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发生认知论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知识问题的研究。皮亚杰着重于探讨人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类的知识是如何增长的,发生知识论的特点便是从各种知识最基本形式,开始去发觉它们的根源,是追溯它们从最初水平直到科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他并将儿童发展阶段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思期、具体运思期、形式运思期。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

4、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小孩通过移动和感觉来了解事物。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这个过程涉及图式、同化、顺应以及平衡四个方面

5、。图式:是认知或心理结构,个体正是通过这种结构对环境进行治理的适应和组织。图式与生物适应环境所具有的生物结构一样,它适应心理的发展并随心理的发展而变化。图式可以被简单的视为个体所拥有的概念或类别,他像是索引存储器一样,其中每一张索引卡片代表一个图式。这些图式对输入的刺激进行加工和鉴别,进而把不同的刺激物加以区别和概括。同化:是指将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有机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内,即把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当个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如果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这就是同化。也只有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

6、反应。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当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顺应过程对主体认知结构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过程,主体认识结构会不断得到修正。同化和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有同化,必然有顺应。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叫做平衡,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过程对于认知的生长与变化是必需的,同化和顺应所产生的相对量也是同样重要。在认知发展中同化和顺应之间若出现不平衡,个体就产生寻求平衡的动机,去寻求进一步的平衡。同化和顺应的协调与整合是认知结构的生长与发展的原因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知识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一方面要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提供与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1]。认知学习理论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引起了越来越深入以及广泛的重视。尤其是随着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以及CAI课件设计的流行,国内已经是少有人不言认知主义及其分支—建构主义。国内的关于认知学习的大型课题也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著名的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等人主持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以及金洪渊等人主持的“应用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十年实验”等。这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