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导学案

留侯论导学案

ID:39278590

大小:52.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9

留侯论导学案_第1页
留侯论导学案_第2页
留侯论导学案_第3页
留侯论导学案_第4页
留侯论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留侯论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导学案留侯论导学案【写作背景】《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为辅佐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

2、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留侯辅佐刘邦定

3、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补充史实】10高二语文导学案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

4、,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

5、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重点词句】一、注音。  1、卒(猝)()然临之 2、刀锯鼎镬()3、虽有贲()育4、倨()傲鲜()腆()5、肉袒() 6、圯()上

6、老人  二、重点词翻译:  1、必有过人之节()   2、卒然临之而不惊()   3、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4、所以微见(现)其意者()   5、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6、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7、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8、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9、其君能下人())   10、遂舍之()  11、三年而不倦()   12、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13、非有平生之素()   14、油然而不怪者()   15、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三、词类活用:  1、油然而不(以之)怪者()   2、

7、此固秦皇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  10高二语文导学案四、古今异义  1、人情有所不能忍()   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3、其身之可爱()   4、其君能下人()   5、必能信用其民矣()   6、油然而不怪者()    五、重点句翻译  1、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3、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4、非子房其谁全之  【课文分析】  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作者所谈论的

8、中心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一中心的?2、从第二段文字出发,分析圯上老人出现的用意是什么?  3、读第三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