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

ID:39282084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9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_第1页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_第2页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_第3页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_第4页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课宋明理学课时1一、教材分析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背景;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认识历史的能力,但由于本课理论水平较高,较多概念理解难度较大,加上学生对宋明理学了解较少,因而学习有一定困难。因此引导学生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上网搜索资料、查阅相关思想哲学书籍、根据老师事先布置的教学问题去预习,这对本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

2、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2.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定的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政治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批判继承。四、重难点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正确评价理学和心学的历史地位。五、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引导讨论法、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六、板书设计第三课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2、程朱理学(1)宋代

3、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2)程朱理学的形成(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4)程朱理学的影响、统治地位的确立、评价3、陆王心学的发展(1)陆九渊心学兴起的原因和主要思想(2)王阳明心学兴起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4、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1)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2)评价:宋明理学的消极与积极影响七、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4、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讲述内容】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

5、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

6、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

7、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生平介绍: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