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宋明理学ok

第三课宋明理学ok

ID:42186095

大小:3.76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9-10

第三课宋明理学ok_第1页
第三课宋明理学ok_第2页
第三课宋明理学ok_第3页
第三课宋明理学ok_第4页
第三课宋明理学ok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课宋明理学ok》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第3课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兄程颢弟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一、三教合一(儒学的危机)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白马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道教神仙处处留痕——三教合一之孙悟空1、汉武帝以后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佛教盛行并本土

2、化,道教传播广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一、三教合一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道、佛儒(根本)(目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归纳二程理学的基本观点: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之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二程遗书》卷十二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

3、二:“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认识论“存天理,灭人欲”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道德观2、代表人物及主张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对“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存天理,灭人欲”3、程朱理学的发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和标准答

4、案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朱熹的学术思想影响海外三、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和主要思想主张2、代表人物:三、陆王心学1、形成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之一。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三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

5、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材料二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小故事人人可为圣贤: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理”的思想。材

6、料四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材料五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材料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心学的认识论--------如何把握“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良知,知行合一。──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小故事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

7、。”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陆王心学陆九渊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②求“理”的方法-----内心反省王守仁(阳明心学)(明代)②思想核心:“致良知”③“知行合一”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内容实质地位影响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都是对儒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