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课第02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次课第02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ID:39299339

大小:2.26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6-29

次课第02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_第1页
次课第02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_第2页
次课第02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_第3页
次课第02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_第4页
次课第02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次课第02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G移动通信概论朱广强zgq@fjnusoft.com第2章移动通信信道讲述内容2.1陆地无线电波传播特性2.2移动通信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2.3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2.4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2.5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2.6多径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第一次课第二次课第三次课第2章移动通信信道要求与重点掌握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理解两径传播模型的合成场强计算方法。掌握多径传播的基本特性,理解多径衰落对数字移动通信的影响。理解描述多径信道的参数,了解小范围衰落模型。掌握电波传播损耗的预测。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第2章移动通信信道通过本章学习,着重

2、解决以下问题:大尺度传播特性大尺度传播模型:描述的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T-R)长距离(几千米、数百波长量级)上的场强变化。小尺度传播特性小尺度传播模型:描述短距离(数十波长以下量级)内的接收场强的传播模型。统计特性主要参数建模与仿真1)对移动信道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2)更好地理解经历信道后的信号变化机理本次课解决的问题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模型?电波传播的几种方式?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和两径传播模型的传播损耗如何计算?掌握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掌握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损耗规律理解两径传播模型的合成场强计算方法及传播损耗规律重点:典型传播方式及传播损耗规律难点:两

3、径传播模型的合成场强计算概述信道分类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无线信道根据信道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快慢恒参信道:传输特性随时间变化速度极慢,或者说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其参数基本不变。变参信道:传输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较快。移动通信信道典型的无线变参信道。6缩写名称频率范围波长名称传播方式目前频率分配情况VLF基低频30kHz以下万米波(甚长波)天波,地波,以地波传播为主(10~20)kHz,主要用于无线电导航,海上移动通信和广播LF低频Low30kHz~300kHz千米波(长波)天波,地波,以地波传播为主(200~3000)kHz,主要用于广播,无线电导航,海上移动通

4、信,地对空通信MF中频Medium300kHz~3000kHz百米波(中波)主要以地波播,夜间天波亦可传播HF高频High3MHz~30MHz十米波(短波)地波传播距离极近,以视距内直线传播为主主要用于定点通信,航海和航空移动通信,广播,热带广播及业余无线电等VHF基高频Very30MHz~300MHz米波(超短波)视距内直线传播(30~1000)MHz,主要用于电视广播,陆上移动通信,航空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定点通信,空间通信和雷达等UHF特高频Ultra300MHz~3000MHz分米波(微波)与光的传播特性基本相同SHF超高频Super3GHz~

5、30GHz厘米波(微波)1GHz-10GHz,主要用于无线电微波接力系统,其次是定点通信和移动通信业务EHF极高频Extremely30GHz~300GHz毫米波(微波)10GHz以上,主要用于无线电中继接力通信,空间通信,雷达,导航,无线电天文学等概述目前典型移动通信使用频段:1、150MHz(VHF)2、450MHz(UHF)3、900MHz(UHF)4、1800MHz(UHF)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也将使用1.8-2.2GHz频段(UHF)。那么,VHF、UHF频段电波传播有些什么特性呢?82.1陆地无线电波传播特性2.1.1电波传播方式

6、2.1.2直射波2.1.3大气中的电波传播2.1.4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2.1.5反射波2.1.6散射波电磁波的基本特特征102.1.1电波传播方式VHF与UHF频段,典型传播方式1、直射2、反射3、散射4、绕射112.1陆地无线电波传播特性2.1.1电波传播方式2.1.2直射波2.1.3大气中的电波传播2.1.4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2.1.5反射波2.1.6散射波122.1.2直射波采用模型自由空间传播模型自由空间模型的定义天线周围是均匀无损耗的无限大空间大气层是各向同性的均匀媒质电导率为0,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为1自由空间特性不存在电波的反射、

7、折射、绕射、色散和吸收等现象,电波的传播速率等于真空中光速C自由空间损耗自由空间损耗的本质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增大,球面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小了,而接收天线的有效截面积是一定的,故而接收天线所捕获的信号功率是减小了,这是自由空间损耗的本质。dPTPR14模型适用范围及接收功率计算公式模型适用范围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是完全无阻隔的视距路径LOS。仅当视距大于发射天线远场距离时适用。距发射机d处天线的接收功率数学表达式(Friis公式)其中,Pt为发射功率,亦称有效发射功率;Pr(d)是接收功率,为T-R距离的幂函数;Gt是发射天线增益;Gr是接收天线

8、增益;d是T-R间距离;L是与传播无关的系统损耗因子;λ为波长。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