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ID:39309256

大小:120.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30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玛纳斯县第一中学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科组:高一主备人:朱朝复备人:研讨时间:一、单元教材分析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些诗作为:《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时用“情”这根红线来贯穿,学生必大有思想和情感的收获。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这些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解析:读诗可以怡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来表情达意。鉴

2、赏诗歌应反复诵读,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二、单元教学目标1.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领会和体验诗人在诗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3.广泛阅读诗歌,培养自己对诗歌的艺术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4.学习写作新诗。解析:诗歌的学习,主要是加强诗歌的朗诵,以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情感的表达。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学习意象的分析;四、学情分析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五、课时安排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讨论

3、。《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各2课时,余下2课时可以作教学过程中的机动时间,主要用于包括问题探究时间超量,举办诗歌朗诵会,诗歌习作课等的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多媒体,用以播放诗朗诵的课件。13玛纳斯县第一中学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的鉴赏能力3、德育目标: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重点: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难点:赏析诗词的表现力教学方法诵读法

4、,交流探讨,教师点拨教学程序和内容【含导入、新授、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 3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单元提示学习1、诗歌基本常识概念: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放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④诗歌的形式上,不是与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类: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可分为:抒情诗(如舒婷《致橡树》)和叙事

5、诗(如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按形式分为格律诗(如闻一多的《死水》)、自由诗(臧克家《有的人》)、散文诗(高尔基《海燕》)。按来源分为群众创作的民歌(《诗经》中的“国风”)和文人诗作。按时代可分为现代诗歌(1919年五四运动产生)和古典诗歌两大部分。现代诗歌按形式又可分为新诗和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古典诗歌又有诗、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诗的种类很多,但从格律上来看,大致可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古体诗也有一定的句式和音节,但写法较为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则受格律限制。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按

6、照诗每句字数又可分为五言、七言。近体诗中按诗句数分绝句(每首诗四句),律诗(每首八句),长律(或排律,超过八句)。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是中国古代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结构、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词的分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前阕,后阕;上片,下片;正式双调;换头,过片)、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和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岳飞等)。曲可

7、分为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和戏剧(杂剧和传奇)2、鉴赏诗歌的方法A、从作者了解背景(包括作者所出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B、从字面读出感觉个性修改(二次复备)13玛纳斯县第一中学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C、从意象掌握感情、洞察心胸D、从语言赏析技巧3、朗诵、背诵的要求(二)、课文导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我们的印象中秋天有两种不同的感觉,有些人认为秋天树木凋零,落叶纷飞,代表了生命的结束;而有的人却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感情联系在

8、一起,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中有许多就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的秋天是怎样的。首先请同学们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