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

ID:39347696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_第1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_第2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_第3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_第4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拉格纳·弗里希(1969)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Frisch)1895年生于奥斯陆,是数理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主要致力于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1969年与简·丁伯根共同获得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希教授发展了经济规划的决策模型,设计了设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规划方法。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为当代经济周期理论奠定

2、了重要基础。他在把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由于其在经济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做出的贡献,1969年,他被授予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1961年弗里希获意大利林西国家学院安东尼奥·弗尔特林纳里大奖。他是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美国科学与技术协会、美国经济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经济学会通讯院士,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名誉博士。主要学术贡献弗里希作为经济计量学“三合一”的开山之祖而最负盛名。“三合一”即把经济理论、数理方法和统计学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中。经济计量学是弗里希创造的一个名词,而他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均有广泛的

3、影响。  效用、需求分析、指数和生产理论  弗里希的一些早期文献论述了效用理论和指数理论的基本原则。他的早期论文《经济理论中的消费问题》(1926)探讨了消费者选择的一个公理。他假定订购一种商品转向订购另一种商品是有序的,由此他推导出一种效用函数,这是惟一适合递增线性转换的函数。除了研究效用函数外,他也承担了测算实际效用的开拓工作。这一研究成果在他的《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1932)一书中得到体现。后来,经济学家们偏爱测量效用的普通方法而不是他的基本效用函数。  在1936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一般经济理论的年度评述:指数问题》中,弗里希进一步阐述了这样的思想,即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

4、价格指数能够被成本率限定以达到特定的效用水平。  弗里希的另一个早期的重要研究,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核心的生产理论领域方面。这一研究最后引导他创立了著名的数学规划,即不必受最小(或最大)限制因素所约束的最优化学科。  学术生涯的后一阶段,他转向需求分析,并在1959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在具有多种成分的模型中测算所有直接的交叉需求弹性的完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货币的边际效用可以依赖于价格水平,并且需求弹性与货币弹性(货币边际效用弹性)之间具有简明的关系。  经济动态学  授予弗里希和丁伯根诺贝尔奖时,诺贝尔评选委员会特别参考了他们的有关经济动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是弗里希通过用

5、经济观点来解释经济周期时发现的一个领域。他早期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认识到,光用加速原理不能解释经济周期的高层转折,不同经济周期的转折点的经验性比较也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动态关系,而需要用一个完全动态系统来加以解释。  他的经典文献是1933年发表的《动态经济学的传播和推动问题》一文。该文指出一个经济周期能够通过一个持久性随机振动模型进行解释,他建议最好是一种熊彼特式的模型。这个模型与凯恩斯的经济周期和宏观动态分析有某些相似性。后来,他对此作了更具体的阐述。  弗里希1936年发表的《论均衡和非均衡概念》一文在该领域进行了另一个重要的创新,为动态经济学方法论的建立和有关术语的形成做出了很大

6、贡献。有关动态经济学方面的其他研究成果还包括:《论解决经济学中出现的混合差和微分方程的技术问题》(1935)、《银行活动中的反周期管理方法》(1936)、《两个经济变量的图示分析》(1937)和《经济周期理论要素的一般分析》(1947)等。  经济计量方法论  估计经济关系的方法的选择对弗里希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他从观察中认识到,经济学家通常不得不进行“被动观察,当一个巨大的决定系统中的所有方程实际上已经被同时运用时,调查者对发生的事物的观察必定受到限制”。  这个“观察”有两个含义。第一,有鉴于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是一个独立变量的自然选择,那么,在经济关系的估计中不必这样做。结果,

7、古典回归分析的独特估计者不再受到赏识。第二,当系统中的所有方程被相互联系和同时运用时,弗里希承认k维变量之间的关系处在一个受限制的变量域中——不受限制的只有k-1维,但这种情况甚少。这意味着在任何经济关系中要分离不同变量的影响是困难的。  弗里希在《供求曲线的统计结构存在的圈套》(1933)一书中阐述了第一个问题。他考虑一个二维的价格和数量分布图应该怎样被解释,作为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抑或两者间的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在他的古典著作《运用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