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来了》说课详稿

《咕咚来了》说课详稿

ID:39350024

大小:9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1

《咕咚来了》说课详稿_第1页
《咕咚来了》说课详稿_第2页
《咕咚来了》说课详稿_第3页
《咕咚来了》说课详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咕咚来了》说课详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三小李春萍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京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6课《咕咚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红色字为PPT打出内容,蓝色或黑色字为我的过渡语背诵部分)《咕咚来了》说课设计第一课时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点击)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课程标准》在低段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书写、识记、理解、积累、运用等融会贯通的。教材分析:教学背景分析:(点击)(一)教学内容分析:《咕咚来了》一课编排在第3册第2单元,这一单元包含有《小熊开店》、《

2、迎狐狸和乌鸦》、《美丽的公鸡》等课文和练一练2和口语交际等内容。教学这一单元,应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以朗读练习为主线,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培养创新精神,渗透做人的道理。《咕咚来了》是一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偏听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实的道理。《课标》指出,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向往美好的情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那么,《咕咚来了》这一有趣的童话,具体承载着怎样的任务呢?——毋庸置疑地,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比

3、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这篇童话故事浅显易懂,了解内容不难。然而,通过前几课学习,我发现由于课文较长,识字量增大,在第一课时进行集中识字,学生对生字掌握的不牢固。脱离了文本这个载体孤立地识字,学习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采用分散识字,提高实效性。教学方式与手段:依据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的支撑,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第2课时教学设计,立足于:了解课文内容应以朗读为主,本课生字适合集中识字,可以采取以集中识

4、字为主、随文识字为辅的识字策略,并用灵活的方式培养识字能力,指导写字,激发孩子识字的愿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识字过程生动有趣。但学生朗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指导朗读时要抓住重点语句。基于对学段目标的思考、对教学背景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点击)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认识“四点底”。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写一句话。3.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4.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知道不能偏听偏信。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点击)1.整

5、体感知,概括内容;2.合作学习,知理论人;3.学法迁移,运用操练;4.拓展延伸,创编激趣。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1.自由朗读,读通语句。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课文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要派兵攻打楚国,决心很大,不许有人劝阻,否则处死。吴王侍从中一个年轻人给吴王讲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委婉地表达了对吴王的规劝。吴王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决定。师:提炼[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叙述的事件以及表达的顺序。以文本与现代文相通的

6、结构顺序为切入点,其中,少孺子进谏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既是借事喻理的核心内容,又是展现人物形象的重点描述。]二、合作学习,知理论人;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五个环节,逐步构建:点击学习任务:默读课文,说说少孺子讲的那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点击:展开五个环节,逐步构建:点击具体步骤时,出示关键词即可。以下为五步解读,边说边点击,红色字为点击后出示的关键词:)(一)认真读书、思考批注。(二)熟读成诵、反馈质疑。为学生提供图片序列,给学生一个支架,请同学给图片配上文字(PPT)

7、[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组内交流、发挥优势、互相借鉴、引发学生提出深刻的思考]预设质疑:螳螂捕蝉与吴王伐荆有什么关系呢?(三)建立关联、突破难点:预设:引导学生介绍历史背景,也可以补充春秋战国形势图(插入图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课外资料的引入因需而用,因惑而取,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把读懂文本语言内容,与理解深刻的道理结合起来。即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四)回归整体梳理学法带着自己的感受回读全文,想想:你收获了哪些?预设:从学到的

8、课文内容,文章的结构,学习过程、方法等方面来谈例如:读懂要说明什么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评价少孺子;师提升:借事喻理类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关联读通语句——读懂文意——明白道理构建学法运用操练三、学法迁移,运用操练阅读《追女失妻》(配译文),比较两篇文言文有什么相同之处?[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对文中的道理得以深入理解,并潜移默化地运用了借事喻理类文言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