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区通行能力》PPT课件

《交织区通行能力》PPT课件

ID:39386493

大小:1.46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7-02

《交织区通行能力》PPT课件_第1页
《交织区通行能力》PPT课件_第2页
《交织区通行能力》PPT课件_第3页
《交织区通行能力》PPT课件_第4页
《交织区通行能力》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织区通行能力》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由NordriDesign提供www.nordridesign.com道路通行能力一、交织区概述交织概念交织流:A-D,B-C非交织流:A-C,B-D当交通流在相同行驶方向上,沿着一定长度道路,不借助于交通控制设施运行时,两股或多股交通流的交叉就叫交织。当一合流区后面紧接着一分流区,或当一条驶入匝道紧接着一条驶出匝道,两者之间有辅助车道连接时,就构成了交织区。交织区中驾驶员需要紧张地变换车道,导致交织区内的交通受紊流支配,而且这种紊流的紊乱程度超过了道路基本路段上正常出现的紊流,表现出交织区运行的特殊性。由于紊流的出现

2、,交织区常常成为高速公路中的拥挤路段。交织区的构型划分本章主要对几种常见的交织构型进行说明,分别简称为A型,B型和C型,这些构型是依据当交织车辆穿过交织路段时必须进行的车道交换最少次数来划分的。一、交织区概述一、交织区概述交织区存在的位置(1)A类交织区为了实现要求的运程,A类交织区要求每个交织车辆进行一次车道交换,下图表明A类交织区的两种几何形式。不管是从匝道进入主线的车辆还是从主线驶入匝道的车辆,都至少变换一次车道。临近路拱线的两条车道一般由交织车辆与非交织车辆共用。一、交织区概述(2)B类交织区B类交织区是最主要的交织路段,它在承受较大

3、交织交通量时,是非常有效的。与其他类型交织区相比,B类交织区有以下两个特征:①一组交织运行无须进行任何车道交换就可以完成;②其它交织运行需要最多一次车道交换;③在承受较大交织交通量时非常有效。一、交织区概述一、交织区概述(1)C类交织区C类交织区与B类交织区类似,对交织运程之一提供了一条或多条直通车道。C类不同于B类的特征如下:①有一种交织可无须进行车道交换就可以完成;②其它的交织运程需要进行两次或多次的车道交换。一、交织区概述一、交织区概述交织构型的确定交织构型由交织车辆在通过交织区段时所必须进行的最少车道变换数来区分的。一个交织方向要求的

4、车道变换次数另一交织方向要求的车道变换次数01≥20BAC1BA-≥2C--三种构型运行的特点构型A路段中能被交织车辆使用的最大车道数是最受限制的。一般交织车辆将它们限制在邻接路拱线的两车道之中,故不论有用的车道数是多少,交织车辆一般最多用到1.4车道。构型B路段对交织车辆使用车道方面没有大的约束,交织车量可以占居多至3.5车道。当交织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大部分时,这种型式的构造最为有效。构型C路段由于有一交织流需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车道变换,这就约束了交织车辆去使用路段的外侧车道,因此,交织车辆能用的车道数不大于3.0车道。有一例外就是双侧构造

5、的交织车量可以使用全部车道而不受限制。一、交织区概述构造A路段当交织路段加长,交织车速会变得很高,易发生约束运行构型B和构型C与此相反,增加路段长度对交织车速的影响比构型A路段小,不易发生约束运行。例——交织构型的判断例——交织构型的判断例——交织构型的判断例——交织构型的判断交织区参数一、交织区概述交织区参数及影响因素1.交织长度①交织区长度是从汇合三角区上一点,即从车道1右边缘至入口(汇合)车道左边缘的距离为0.6m的那一点,至分离三角区车道1右边缘至出口(分离)车道左边缘距离3.7m那一点的距离。②交织区长度应该在750m以下,否则进出

6、口之间的路段不再视为交织区。一、交织区概述③交织路段限制了驾驶员必须进行所有车道变换需要的时间与空间。④当交织长度缩减时,车道变换的强度和导致的紊流等级都要增加。交织区参数及影响因素2、交织宽度①交织宽度是以交织区的车道数来计量,它不仅与交织运行的车道总数有关,而且还与交织车辆和非交织车辆能够使用这些车道的比例有关。②交织车辆与非交织车辆所使用的车道数量和位置对不同型式的交织区有所不同。交织构型A、B、C中,可提供给交织车辆运行的交织宽度如下图所示一、交织区概述交织宽度一、交织区概述一、交织区概述2、交织宽度A型交织区中能被交织车辆使用的最大

7、车道数是最受限制的。可供交织车辆使用的车道数最多为1.4车道。当交织长度增加时,A型交织区容易发生约束运行。B型和C型与此相反。B型交织区对交织车辆使用车道方面没有大的约束,交织车辆使用的车道多至3.5车道。当交通量中交织交通量的比例较高时,采用B型能够高效的组织交通。3、交织流量比Vw/V和总交通量V交织流量比为交织流量Vw和总交通量V的比值4、交织比Vw2/Vw交织比是指交织交通量中较小的交通量Vw2和交织交通量Vw的比值。5、交织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Sw和非交织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Snw是衡量交织区服务水平及划分服务水平级别的关键参数。一、

8、交织区概述4.2交织区交通特性分析1、微观特性即对单个车辆在交通流中的操作特性进行分析。①交织区内的车辆必须在交织区长度限制内完成车道变换。因此,交织车辆寻求相邻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