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重点

地质学基础重点

ID:39400300

大小:2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2

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1页
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2页
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3页
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4页
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环境地质学定义、任务、研究内容(了解)(P1)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2.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容量(P11)113.环境地质作用(认为、自然)(P13)4.水资源特征(P40)5.水环境问题(P46、47)(了解)6.我国地下水污染特征,污染方式(P54)水污染定义: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

2、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工业污染源特征①悬浮物质含量高:最高可达30000mg/L,而生活污水一般在200~500mg/L。②需氧量高:有机物一般难于降解,对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一般COD为400~10000mg/L,BOD为200~5000mg/L(生活污水BOD为210~600mg/L)。③pH值变化幅度大:一般在5~11,甚至在2~13之间。④温度较高:排入水体可引起热污染。⑤易燃:常含有低燃点的发热液体,如汽油、苯、甲醇,酒精等。⑥多种多样的有害成分:如硫化物、氰化物、汞、镉、砷等。城市生活污染源的污染特征①含氮、磷、硫高:

3、易引起水体富营化;②含有机物质多:主要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它们大多呈胶体状态。在厌气细菌作用下,易产生恶臭物质,如H2S等;③含有大量合成洗涤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④含有多种微生物:每毫升污水中可含几百万个细菌,病原菌也多。一般生活污水,相当混浊,温度约高于自然水温1~2°C,pH值在7以上(软水区为6.5~7.5,硬水区为7.5~8.5),BOD为100~700mg/L。农业污染源污染特征①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如我国农村牛圈所排污水COD可高达4300mg/L,是生活污水的几十倍。②化肥和农药含量高:施用的农药、化肥的80%~9

4、0%进入水体,有的半衰期很长,如有机氯农药半衰期约为15年,故参与了水文循环,形成全球性污染,如徐州南郊污染。自然污染源污染特征①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产生毒性,污染水体。如有些地区地下水与泉水中氟含量过高,使当地的居民患有氟斑牙,甚至出现骨骼畸形。②火山爆发和风蚀作用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③在沿海地区海水通过咸潮浸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层,使其污染。④水生生物的遗体腐败后引起水体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方式按污染源成因按污染源存在形式7.水体自净作用(P57)(1)水体污染机制物理作用:水中污染物在水及其自身力的作用下迅速扩散,并随

5、着分布范围的扩大,浓度相应降低,但其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变。主要的物理作用包括水流的湍动作用、分子扩散作用、水流的冲刷作用等。生物化学作用: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随水流迁移时,必然与水中各种各样的胶体和悬浮物接触,通过吸附—解吸、胶溶—凝聚等作用进行物质交换,经理水体污染与自净过程。化学作用:水体污染物,随水流一起运动,还因介质条件的变化,各种成分之间以及与水体的原有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如酸化、碱化、中和、氧化—还原、分解—化合等化学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可使污染空间扩大,而且也能使水体污染加重。生物作用:生物作用可扩大水体污染的污染范围,使污染物毒性增大,或使污染物在水中

6、富集。生物作用包括生物分解作用、生物转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进入水体的有机物或某些矿物成分在生物作用下进行的分解作用有好气分解、厌气分解两种;某些元素在生物作用下发生形态和价态的变化,可转变为毒性更强的物质;或者通过生物积累与生物放大过程发生生物富集作用,使生物体内的某种污染物的含量大大超过水体中的浓度。(2)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即自然净化能力,是大自然维持自身平衡的一种趋向。广义的水体自净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视污染物浓度降低,恢复到污染前水平的现象。狭义上说,水体自净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使水体净化的过程。①水体自净

7、过程特征污染物进入水体,即开始了水体自净自净过程,由弱到强直至趋于稳定,水质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水体自净过程表现为: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浓度逐渐下降;大多数有毒物质在多种作用综合影响下,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溶解状态的重金属污染物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而发生沉淀;复杂的有机物利用和分解,最终变为和;不稳定污染物转化为稳定化合物。②水体自净作用从净化的机制看,水体自净作用可以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等。它们同时发生,又相互影响、交织进行。物理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只改变其物理性状、空间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