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

ID:18320776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6

上传者:U-4188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1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2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3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4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一章1、概念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并保证这种制约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科学。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址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地质学一个重要分支,是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以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其不良影响的一门学科。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定性研究②定量研究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主要部分):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③工程造价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次要部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3、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岩体稳定问题③与地下渗流相关的问题④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问题第二章(重点) 1、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约10万年)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可称为潜在活断层。2、断层的作用表现:①它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有重大的影响。②它可能是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和汇聚的场所,在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或断层发育地区常久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石油。3、板块构造理论?4、断层要素:①断层面②断层线③断层带④断盘⑤断距5、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①地貌上的特征②地层特征③断层的伴生构造④水系6、请简述断层的工程评价:①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②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③隧洞工程,通过断裂破碎带时易发生坍塌④可能发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7、活断层的活动方式:①粘滑型②蠕滑型8、活断层的鉴别标志:①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②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③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检测标志④地球物理标志9、活断层的调查研究方法:①现有资料查阅②航卫片解读③区域地质调查④现场勘察⑤年龄测量⑥监测10、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①建筑物场地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②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③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的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尽量将重大建筑布置在断层的下盘④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抗震强的建筑结构形式第三章 1、概念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震中距:地面上方地点到震中的距离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一种标度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简称为烈度,目前我国使用的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2、简述地震体波和面波,以及其传播方式和发生的前后顺序?接受顺序:杂波,纵波,横波,面波3、简述减轻地震灾害途径地震预报地震工程途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4、简述地震场地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地基失效斜坡破坏效应5、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基岩上地震动幅值小,持续短,震害轻,地基刚度越大,震幅值小,持续短。深厚覆盖层上地震动周期长,土层厚度越大,房屋震害越大。6、对抗震有利的场地条件有哪些?地形开阔平坦基岩地区岩性均一坚硬或上有较薄的覆盖层 岩上有较厚的覆盖层,则应较密实地下水埋藏较深崩塌和滑坡泥石流等不发育的区域1、简述在地震区建筑物合理布置和结构选型工民建a.选择有利抗震的平面和立面;b.减轻重量,降低重心,加强整体性,增加刚度和强度。水工建筑物a.选择块型;b.工程措施2、地震区划抗震设计原则有哪些?选择场地和地基a.尽可能避开产生强烈地基失效及其他加重震害地面效应的场地或地基。b.考虑到地基岩土层的年越周期和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尽可能避免建筑物与地基岩土层之间产生共振。c.岩溶地区地下不深处有大溶洞,不应作为场地。d.孤立突出地形不宜作为建筑物场地。选择适宜的持力层和基础方案a.在松散层上建筑,宜采用端承桩基b.高层建筑物宜采用圆柱型薄壳基础 a.在不均匀沉降的地基上,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建筑物合理布置和结构选型工民建a.选择有利抗震的平面和立面;b.减轻重量,降低重心,加强整体性,增加刚度和强度。水工建筑物a.选择块型;b.工程措施1、我国强震发生的地质条件?我国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强震与活动断裂带的关系强震与断陷盆地的关系强震产生与深部构造有关我国地震带主要分为5个地区和23条地震带5个地区: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第四章1、砂土液化?饱水的疏松粉、细砂土的振动作用下突然破坏而呈现液态的现象2、简述砂土液化的机制,并用图说明。1、砂土液化引起的破坏主要形式? 涌砂地基失效滑坡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1、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砂土本身a.粒度b.饱和砂土的埋藏条件影响覆盖土层越厚,液化可能性越小;砂层越厚越易液化;地下水位埋深越大,越不易液化。地震强度与持续时间地震烈度越高,可液化的砂土的平均粒径范围越大6、为防护砂土液化,人工改良地基的哪些方法?增加盖重换土改善饱水砂层的密实程度消散剩余孔隙水压围封法6、论述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合理选择场地采用取振冲、夯实、爆炸、挤密桩等措施,提高砂土密度排水降低砂土孔隙水压力换土、板状围封,以及采用整体性较好的筏形基础、深桩基础等方法第五章1、概念风化: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RQD:岩石质量指标,要反映岩石完整程度,即裂隙在该地段地层中的发育程度2、简述风化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3、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哪些?气候因素岩性因素地质构造地形其他因素4、风化岩分带的原则充分反映各风化带岩石变化的客观规律,反映各风化带岩石所具备的不同特征分带的标志应有代表性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四分法: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带5、在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中,就风化岩的防治措施?如果风化厚度较小,施工条件简单时,可全部挖除;如果较厚,则:一般工民建可选择足够强度的风化层做地基,设置合理的基础埋置深度重大工程,需挖除对工程构成危险的风化岩石第六章1.斜坡应力分布的基本特征。主应力迹线偏转坡脚部位压应力集中,坡顶出现张应力带 剪应力迹线从直线转化为似圆弧线坡面由三向转化为两向应力状态2.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斜坡变形:卸荷回弹拉裂蠕滑弯曲倾斜斜坡破坏:崩塌滑坡表层流动落石3滑坡与崩塌的基本区别。运动方式破坏形式是否脱离母体,存在滑动面规模和速度4.崩塌产生的基本条件有哪些?5.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地形地貌方面变形破裂方面③水文地质方面④植被方面6.主要的滑坡分类方案有哪些?①按岩土类型分类②按滑坡的动力学特征分类③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分类④按滑动面深度分类⑤按滑坡时代划分7.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①内在因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水文地质②外部因素:振动作用;降水;人类活动;风化剥蚀作用8.分析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①软化作用②冲刷作用③静水压力作用④水动压力作用⑤浮托力作用6.斜坡稳定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①成因历史分析方法②工程地质类比法③图解法④数学力学计算法7.斜坡:指地表一切具有侧向空面的地质坡体,是一类广泛的地貌类型11.斜坡变形破坏预测的主要内容与途径?12.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与原则?总的原则:四个字“避”“削”“排”“固”防预措施:①绕避(避)②拦截(固)③排水(排)④削:降低斜坡的坡度和高度⑤监测预警治理措施:①排水措施②削方,堆③支挡工程④坡面防护⑤其他第七章1、岩溶: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的改造和破坏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2、岩溶作用:以化学溶蚀为主,同时还包括机械破碎、沉积、坍塌、搬运等作用,是一个化学—物理相结合的综合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