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合成及性能地研究

新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合成及性能地研究

ID:39436061

大小:74.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3

新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合成及性能地研究_第1页
新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合成及性能地研究_第2页
新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合成及性能地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合成及性能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姓名:凌味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唐先忠20051201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综述了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在分子设计与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针对PPV电子亲合势低的缺点设计并合成了国内外未见报道的主链苯环上同时含给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的薪型PPV衍生物聚(2.戊氧基.3,5.二溴.1,4.亚苯基亚乙烯)(PPDBPV)。聚合采用Gilch脱卤化氢反应,但提出了新的前驱体的合成路线,克服了吸电子基团对苯环的钝化作用给传统合成路线带来

2、的困难。PPDBPV的合成包括四步:2,5-二甲基苯酚的醚化、芳环溴代、苄基溴化和聚合。研究了各步反应的主要工艺条件,并探讨了相关因素对单体合成和聚合反应的影响规律。通过‘H-NMR和IR分别对单体和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为PPDBPV。研究了PPDBPv的荧光特性,并与仅含给电子基团的PPV衍生物聚(2.甲氧基.5.戊氧基.1,4.亚苯基亚乙烯)(PMPPv)作了比较。PPDBPV和PMPPV的氯仿溶液的紫外吸收限分别在475nm和550nm,可计算出带隙能分别为2.62eV和2.26eV。PPDBPV

3、固体的荧光发射峰在650nm,比PMPPV红移了20衄,根据分子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荧光波长红移的原因。由凝胶色谱法测得PPDBPv的重均分子量为63364,多分散系数1.91,研究了分子量分布情况。根据TGA曲线研究了PPDBPV的热行为,其分解温度达到347"(2,耐热性能良好。关键词:聚对苯乙炔,电致发光,聚(2.戊氧基.3,5.二溴.1,4.亚苯基亚乙烯),聚(2.甲氧基.5.戊氧基.1,4,亚苯基亚乙烯),脱卤化氢反应攻读硕十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凌味未,唐先忠,李元勋,聂海.PP

4、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分子设计研究【j】.材料导报,2005,19(9):36—40凌味未,唐先忠,李元勋.1,4一-[2.(3一氨基苯甲酰)乙烯基1苯的台/B2IJ].精细化工,2004,21(10):721-722凌味未,李元勋,聂海,蒋Ⅱ东.聚(2.戊氧基.3,5.二溴.1,4.对苯乙炔)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录用,待发表)李少帅,唐先忠,李元勋,凌味未.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的合成与工艺研究.化学与生物工程(录用,待发表)李元勋,唐先忠,韩丽坤,凌味未.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研究.电

5、子科技大学学报(录用。待发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