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功能与复合材料

导电功能与复合材料

ID:39539088

大小:1015.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05

导电功能与复合材料_第1页
导电功能与复合材料_第2页
导电功能与复合材料_第3页
导电功能与复合材料_第4页
导电功能与复合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电功能与复合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节回顾:金属导电的机制(2)超导性(3)热电现象(1)Kondo效应半导体导电机制3.半导体器件二极管n-和p-型半导体形成结后,在中间形成耗尽区,如果加反向电压,会使耗尽区加宽从而使体系导电性很小或者不导电;加正向电压,会使耗尽区变窄从而导电性增强,形成电流。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三、导电聚合物Trans-polyacetylene(聚乙炔)(Trans-(CH)x):具有高度的结晶;具有和Si相当的传导性多数的聚合物如图所示的半结晶状态掺杂可以改变导电性掺杂分子在高分子链之间传播,提供聚合物和掺杂物之间的电荷转移。计算得到的tran

2、s-(CH)x的能带结构(a)碳原子间键长一致(1.39Å);(b)碳碳双键(1.36Å)和碳碳单键(1.43Å)有较小差别;(c)差别很大用途:不能替代金属作为导电材料,但是由于具有不稳定性,伴随产生导电性的变化,可以用来作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湿度、辐射等感应器。离子晶体中离子传导通过空位传导;传导离子由一个晶格位置到另一个晶格位置需克服一能量势垒;离子的扩散与这一能量势垒以及空位形成能相关。非晶材料:非晶金属的随机密堆积许多非晶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保持恒定非晶半导体非常低,表现为绝缘体晶体和非晶Si中的缺陷用做光伏电池:非晶硅效率为8%(单晶硅为14%),而

3、成本仅是单晶硅的一半静电摄影过程铁电(Ferroelectricity)、压电(Piezoelectricity)、电致伸缩(Electrostriction)铁电材料如BaTiO3在没有电场存在时具有自发极化,介电常数比一般介质材料高几个数量级。所以在小尺寸、高效电容器中比较适合。在外加电场下极化强度随着电场的变化类似铁磁体的磁化强度随着磁场强度的变化。居里温度从-200到640℃极化(polarization):为什么铁电材料具有自发极化?压电:当压力作用在铁电材料中时,正负离子之间的键长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极化强度,导致样品中产生电压。应用电致伸缩:电场导致铁电材

4、料尺度的变化。Ti和O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形成偶极矩传感器:应变测量、麦克风、声纳探测等耳机;石英晶体共振器(选频)应用铁电材料BaTiO3的原子结构导电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至少有一种组分具有导电功能的材料将导电体加入到基体中构成的复合材料基体本身具有导电功能的复合材料类别按基体分: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按导电体的不同分:碳素系、金属系、金属氧化物系等密度低;可供选择的导电性范围大;耐腐蚀性强;优良的加工性能;成本较低等。概念:分类:优点:一、金属基导电复合材料目的是在不降低金属材料导电性的同时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铜中加入Al2O3粒子经弥散强化方法制造的新型复合材料,其

5、耐热性能及强度均较高(使用温度可达600℃),而且导电性几乎没有降低。在铜中加入SiC粒子,导电材料的耐磨性和强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Al,导电率较高,但强度较低。采用合金法提高强度,但会使导电性下降。在挤压成型过程中将钢丝周围包围不同厚度的铝,保持导电性,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二、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目的:消除静电、提高屏蔽性能复合型导电复合材料:把导电体,如各种金属纤维、石墨、碳纤维、炭黑添加到绝缘的有机高分子基体中,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复合制得的既具有一定导电功能又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本征型导电复合材料:通过基体本身的电荷转移来实现的。1.复合型导电复

6、合材料导电机制导电通路的形成通路形成后的室温导电机理(1)导电通路形成理论导电体含量与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关系。当复合体系中导电体的含量增加到某一临界含量时,体系的电阻率急剧降低。电阻率-导电体含量曲线上出现一个狭窄的突变区域,在此区域内导电体含量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使电阻率发生显著变化:“渗滤”现象(percolationphenomenon)。导电体的临界含量通常称为“渗滤阈值”(percolationthreshold)统计渗滤模型将基体视为二维和三维点或键的有限规则排列,导电体视为点或键在阵列上的随机分布,当点或键的占有概率达到某值时,相邻点或键簇将扩

7、散至整个阵列,出现长程相关性。热力学模型强调导电体和高分子基体界面效应对导电通路形成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渗滤”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相变过程。(2)室温导电机理主要涉及导电体之间的界面问题通道导电理论:将导电体看作彼此独立的颗粒,而且规则、均匀地分布于聚合物基体中。当导电体直接接触或间隙很小(<1nm)时,导电粒子相互连接成链,在外电场作用下即可形成通道电流,电子通过链移动产生导电现象。隧道效应理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一部分导电微粒相互接触而形成链状导电网络,另一部分则以孤立粒子或小聚集体形式分布于绝缘的聚合物基体中。由于导电粒子之间存在内部电场,当孤立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