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审美自律

2[1].5审美自律

ID:39545737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5

2[1].5审美自律_第1页
2[1].5审美自律_第2页
2[1].5审美自律_第3页
资源描述:

《2[1].5审美自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了解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教学基本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重要影响。主要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认

2、识来把握教材内容。一导入:观看一段有关宋代明市井生活的视频l   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在历史长河中,美术其实是依附于使用功能存在的,比如我们前面学习到的《人间生活》《心灵的慰藉》等美术家都赋予这样或那样任务,艺术家的个性并不被重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当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l   欣赏王羲之的《兰厅序》介绍其内容。提问:《兰厅序》里的之字如果换个位置回有什么样的效果。是好还是不好?小结:二导出:l   审美自律的含义:一是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个阶级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人从事创作,而完全从

3、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l   二是指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干扰。三欣赏:1比较郭熙 早春图(北宋)和《潇湘奇观图》米友仁(南宋)2王冕墨梅图3陈洪绶(晞发图)4石涛徐渭的作品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审美自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说教材《审美自律》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

4、本课的教学理解“独立审美”这一美术发展趋势产生的原因;结合一些具体作品理解艺术家是如何打破流行的绘画程式,追求个性化的表现与自我表达的。理解在中国书法领域个性与情绪的因素对书法创作的影响;理解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观念与艺术特点。了解19世纪欧洲绘画领域的重要变革。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1课时分析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第2课时分析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说目标教学目标1.了

5、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说教

6、学过程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注意:教师可以提出要求: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3.学生思考并回答。4.教师总结。指出,这篇

7、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5.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页,并依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6.学生思考并回答。7.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完成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8.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学生阅读并

8、分析第3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认识:①作品的题材与内容。②表现方式。③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④对美的认识。⑤创作主体意识(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