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自律(高中)

审美自律(高中)

ID:43696320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2

审美自律(高中)_第1页
审美自律(高中)_第2页
审美自律(高中)_第3页
审美自律(高中)_第4页
审美自律(高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自律(高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审美自律课时:1教学目标: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教学重点: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对中国和西方的美术的发展的逻辑有深刻的理解,教学难点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了解中西方绘画,是如何在形式和风格上追求个人的风格,和主官思想的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等,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作品的由来是: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

2、三日,还在会稽内史任上的王羲之,邀集谢安等四十多位友人、名士在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盛会,与会诸公“流觞宴饮,赋诗唱和”。王羲之为此次唱和诗集作了这篇序言。所谓法书《兰亭序》即是这篇序言的稿本。传说王羲之在这之后又书写过多次,但都不如当初的稿本好,于是稿本得以流传。由此可见想书法这样的极为规矩的艺术,也是需要作家的自己的情绪和个性的表现,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

3、的目的。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非常精妙,历代的书家和书论家几乎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看,此帖确实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自唐宋以下,历代的著名书家几乎都临习过它,不同程度地受过它的影响。《兰亭序》在书法史上影响之广大、涉及之深远,也没有第二个碑帖可与之相比拟。讲授新课因此在中国的上水画的发掌都可以看的到不同的画家对于不同的作品的意境的表达是各不相同的,对比《潇湘图》《溪山行旅图》《潇湘图》是一幅短横卷.描写了江岸洲渚之间渔人、旅客的各项活动。平坡上有朱衣女子二人向水边走

4、去,滩头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上有一船驶来,船上六人,有端坐者、持伞者、横篙者、摇橹者等。后段写远山茂林,渔人张网,远处有小船往来,近处有芦汀沙坡,是典型的江南风光.此画不画水纹,多留山头空白,以碎点表示朦胧的远树,云烟吞吐。全画以花青运墨,山头以浊墨点皴,表现出空气湿润、烟云明晦之感,人物则工细设色,虽小而逼真。一种淡雅平静的作品,《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传世名作。让人感受到恢弘博大而又逼真动人的气象.沉沉的绝壁.一线瀑布成了画眼,承上启下,使山峰充满灵气.浮动的山岚横过画面,造成了前后的空间感.左侧的半壁

5、山峰,令人感到山外有山,画外有画.丰茂的树丛,潺潺的流水,兼程的商旅,似乎是那山川蓬勃生命的象征.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匠心独具。此画构图层次分明,主次和谐.前后递进,用水贯通.用笔清雄,浓淡了然,以墨骨取胜.山石以"雨点皴"积攒而成,山石轮廓坚劲韧练,塑造了一个"气魄雄浑,如云长贯甲"般的堂堂大山.范宽的画对后世影响深远.人们称他的画为"百代标程".徐悲鸿对他推崇备至,我们引用他的话来作为对该作的评价:“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

6、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全幅整写,无一败笔。北宋人治艺之精,真令人倾倒。着两幅作品的感觉完全不同,一个恬静淡雅,一个高耸巍峨,都是画家的本身的不同的气质和个性的体现。中国的山水画都是不断的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生变化的,并且产生自己的绘画风格,山水画最有特色的就是构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先看看《早春图》《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绢本,浅设色,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图绘早春的山景:下部的巨石层叠而上,至中间将画面分为右边的溪流山冈和左边的深山幽壑,向上则是两座吞吐烟云的山

7、峰;画中间两株巨松耸立,山里山外杂树密布,虽也有嫩叶初萌,但大多是枯枝,或立或卧,或依壁展枝,或倒挂穿插,姿态万千,生意盎然。蟹爪小枝,显然在北宋画家眼中是一种美的展示,以致成为后人辨析北宋画风的标志之一。有小船泊岸,山路及木桥上有行人出没,山冈上密布亭台楼阁,略施淡彩,泉水潺潺,拾级而下。早春的湿润,山中云雾飘渺,虚无隐约处似乎满孕着勃勃的生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这是一幅典型的北宋的全景山水画。左侧中间用极小的字写:“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并钤一“郭熙笔”长方印。北宋画家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复钤印,较为罕见。

8、 郭熙对山水画的重大贡献当时的山水画已经高度成熟,郭熙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对山水画的社会意义、画家的人身修养、山水画的立意、技法、命题、画格等等作了精辟的阐述。其中的“三远”论,把山水画的取景分为“高远”、“深远”、“平远”三个概念,影响深远。而在论及山水画家的个人修养时,他主张对传统“兼收并览,广议博考”,同时更强调“身即山川而取之”,“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