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ID:39598893

大小:10.37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7-07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1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2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3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4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陋室铭》第一课时刘禹锡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xīnhénrúdúshǔ读准下列字音:预习与交流山

2、不在高,有仙

3、则名。水

4、不在深,有龙

5、则灵。斯是

6、陋室,惟吾

7、德馨。苔痕

8、上阶

9、绿,草色

10、入帘

11、青。谈笑

12、有

13、鸿儒,往来

14、无

15、白丁。可以

16、调

17、素琴,阅

18、金经。无

19、丝竹

20、之乱耳,无

21、案牍

22、之劳形。南阳

23、诸葛庐,西蜀

24、子云亭。孔子

25、云

26、:何陋

27、之有?陋室铭刘禹锡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读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朗诵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②倒装标志,不译: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预习与交流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①往来无白丁②其中往来种作词类活用:1.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4.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犹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28、5.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预习与交流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被贬期间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

29、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刘禹锡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文体简介: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1、自由朗读课文;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30、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文本探究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有鸿儒,无白丁(雅)。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

3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8.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首尾呼应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

3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铺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陋室人自己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3.“陋室”“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5、在文章最后却又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

33、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6.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伟岸的节操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伟岸(君子之德)板书设计斯是陋室,惟吾得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