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 -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 -

ID:39601018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7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 -_第1页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 -_第2页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 -_第3页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 -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睿智读写辅导思致超越知行合一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一、常见题型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句”所展现的情景。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句”展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二、答题思路1、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2、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3、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4、注意字数。三、描绘图景要注意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2、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实战训练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3、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⑴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2分)⑵“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答案】⑴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睿智读写辅导思致超越知行合一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仅简单翻译给1分,发挥想象,理解准确给满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

4、歌语言的理解能力。杜甫继承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⑵“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

5、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6、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1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答案】15.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16.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

7、感。戏题盘石王维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注:①可怜:可爱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睿智读写辅导思致超越知行合一9.⑴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3分)⑵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3分)【答案】9.⑴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绿杨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只畔,不时飘拂高高举起的酒杯。⑵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