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ID:39708944

大小:556.10 K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07-09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课件_第1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课件_第2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课件_第3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课件_第4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1.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牵涉的面很宽,尤其要注意概念、特点及其应用。2.2010年本章选择题考6分。3.2011年本章的比重超过10分。一、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填空或选择)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成为差别感觉阈限。一、感觉与知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即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低,反之,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高。注意: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值,他是随着刺激的客观因素

2、和个人的主观因素不断变化的。一、感觉与知觉2.感觉的种类(了解即可)3.感觉的相互作用(重点)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该刺激的强度,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和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会对这种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影响,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一、感觉与知觉(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填空、选择)注意明适应和暗适应两个概念,可能会考选择题。一、感觉与知觉(2)感觉后效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做

3、感觉的后效。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成为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即正后像和负后像。注视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就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灯泡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里,这时出现的是正后像。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我们把视线转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的斑点,这是负后像。一、感觉与知觉(3)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选择题)盲人视觉丧失后,听觉会部分补偿视觉的功能,因而显得非常灵敏。一、感觉与知觉(4)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产生的变化,即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先吃了甜的东西

4、,再吃苦的东西,会觉得特别苦。这是继时对比。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暗,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亮,这是同时对比。一、感觉与知觉(5)联觉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红、橙、黄等颜色使人产生温暖,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给人产生冷的感觉。(2011年考选择题)一、感觉与知觉(二)知觉概述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选择题、填空题)一、感觉与知觉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答)联系:第一,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都是人

5、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区别:第一,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第二,感觉是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是以某一个感觉器官为主,多个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三,感觉只受生理因素的制约,而知觉除了受生理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如兴趣、爱好等。一、感觉与知觉3.知觉的种类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包括形状错觉、时间错觉、空间错觉等。例如,古诗“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实际上就是一种错觉。“度日如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都描写的都是时间错觉。胖的人

6、显得矮,瘦的人显得高,或者是一条线段横着平放显得短,竖着放显得长,是一种形状错觉。房间如果是白色的墙壁,家具摆放整齐,房间显得宽敞。如墙壁是深色,物品摆放凌乱,房间就会显得拥挤,这是空间错觉。一、感觉与知觉(三)知觉的基本特性(重点)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选择、填空,注意理解)1.知觉的选择性当面对众多刺激时,人们将刺激区分为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并将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开来。图一图二图三一、感觉与知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因素:(1)刺激物绝对强度:阈限范围内,越是强烈的刺激,越是容易被选择知觉。(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择知觉。(3)

7、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选择知觉。如闪烁的霓虹灯容易被人知觉。一、感觉与知觉主观因素:(1)有无知觉的目的和任务。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容易选择知觉。(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选择知觉。(3)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等。此外,还受知觉定势的影响。一、感觉与知觉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