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ID:39726319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0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_第1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_第2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_第3页
资源描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2.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2、。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

3、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

4、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3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1.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2.对瘘管进行评估:※望诊:

5、有无皮疹、发红、瘀青、感染。※触诊:摸清血管的走向及震颤的强弱。※听诊:确定内瘘的通畅情况(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使用)。3.选择正确的穿刺点:※动脉穿刺点→吻合口>2cm,针尖→吻合口。※静脉穿刺点→动脉穿刺点≥8cm,针尖→向心方向。※动静脉切勿穿刺在同一条血管上(有条件),以减少再循环。※新内瘘的第一次穿刺,动脉穿刺点应远离吻合口。(因吻合口血管壁相对薄而脆,距吻合口越近血流冲击力越大,穿刺和拔针时易发生血肿,暂时选择在肘正中或贵要静脉离心方向穿刺作动脉,待内瘘进一步成熟,动脉穿刺点再往下移。)4.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及进针方法:※穿

6、刺部位要轮流更换,切忌定点穿刺。可沿着内瘘血管上下交替穿刺,每个穿刺点相距1cm左右。(这样可使内瘘血管粗细均匀,避免针眼渗血,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使用的血管形成狭窄。)※提高穿刺水平,力求一针成功。先找好穿刺点,摸清血管走向再进针。※进针前拉紧皮肤,穿刺针的斜面向上以25°角穿刺瘘管,固定和拔除针的角度应与穿刺的角度接近。※穿刺新建内瘘,应在肘关节以上扎止血带,松紧适中,以防压力过大,造成内瘘穿刺前或穿刺时发生血肿。5.穿刺和透析中发生血肿的处理:※新建内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应立即拔针压迫止血,并用

7、冰敷加快止血,待血肿消退后再穿刺。※旧内瘘动脉穿刺失败,可在原穿刺点以下再穿刺并避开血肿,如血肿无继续增大,可在透析结束时拔针。※透析中动脉端发生血肿,可将流量好的静脉端改为动脉端引血,另选其他部位的静脉回血,并冰敷血肿处。※透析中静脉端发生血肿,可避开血肿在原穿刺点以上或另选其他静脉穿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1.感染原因: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透析结束穿刺点接触水;瘘管周围皮肤感染;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导致感染;穿刺处皮肤消毒不严;穿刺针污染;症状: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伴瘘管闭塞;全身发热、寒颤,血培养阳性,重者败血症。防治:

8、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医源性感染);提高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确保拔针按压有效止血;合理使用抗菌素,控制瘘管周围皮肤感染。31.出血原因:手术时血管结扎不全;穿刺及止血方法不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