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原理》PPT课件

《集成电路原理》PPT课件

ID:39739362

大小:2.35 MB

页数:210页

时间:2019-07-10

《集成电路原理》PPT课件_第1页
《集成电路原理》PPT课件_第2页
《集成电路原理》PPT课件_第3页
《集成电路原理》PPT课件_第4页
《集成电路原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原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概论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芯片(Chip)硅片(Wafer)集成电路类型:功能: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结构:单极集成电路、双极集成电路集成度:SSI,MSI,LSI,VLSI,ULSI,GSI集成电路的发展1.材料及器件1875年半导体硒光电导1906年提出硅无线电检波1935年硅检波二极管1947年点接触、结型晶体管1954年台面型晶体管1960年平面结型晶体管1960年MOSFET存在的主要问题电隔离1959年KurtLehovec提出PN结隔离RobertNocye提出平面工艺及氧化层上制作互联线的方法奠定了半

2、导体集成电路的技术基础1960年德州仪器JackKilby锗集成电路1960年商用集成电路包括:(2个晶体管、4个二极管、6个电阻、4个电容)1962年第一个MOSFET集成电路(16个N沟MOS)1962年TTL系列1972年IIL系列及ECL系列革命性的变化1970年半导体存储器(1kb)1972年微处理器(i4004,2250个MOS)集成度的提高SSI(<100,<100),MSI(<1000,<500),LSI(10E5,2000),VLSI(10E7,>2000),ULSI(10E9),GSI(>10E9)摩尔定律:集成度18个月提高两倍,特征尺寸减少为由I

3、ntel创始人之一GordonMoore1965年提出,起初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2个月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1975年摩尔将12个月更改为18个月集成电路工艺方法1薄膜制备技术1.1外延薄膜汽相外延VPE(Vaporphaseepitaxy):>1000℃还原反应:SiCl4+2H2=Si+4HClSiHCl3+H2=Si+3HCl热分解反应:SiHCl3=Si+2H2SiH4=Si+2H2可直接掺杂:n型掺杂磷烷(PH3)或三氯化磷(PCl3)p型掺杂乙硼烷(B2H3)或三氯化硼(BCl3)分子束外延MBE:超高真空10-10-10-11t

4、orr反应温度:500-900℃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MOCVD:常压或低压(10-100Torr)衬底温度为500-1200℃高纯有机源1.2薄膜淀积化学气相淀积(CVD):常压化学气相淀积(APCVD)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0.1-5torr300-900℃))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HDPCVD)可淀积薄膜:Si3N4,SiO2,PSG,BSG,BPSG,FSG原料:SiH4正硅酸乙酯TEOS等物理气相淀积PVD蒸发:电阻电子束溅射:直

5、流溅射RF溅射RF磁控溅射1.3氧化温度:900-1200℃消耗46%Si湿法、干法自然氧化,栅氧化,场氧化,保护氧化,掺杂阻挡氧化氧化,垫,注入屏蔽,金属层间氧化层(CVD)1.4掺杂热扩散:950-1280℃PH3POCl3AsH3SbCl5B2H6BF3BBr3离子注入替位式掺杂,填隙式掺杂1.5光刻接触式(>5μ)接近式(2-4μ),扫描投影式(>1μ1:1),分步重复式(250-350nm),步进扫描式10μ负性1μ正性150nm:深紫外步进扫描90nm:极限紫外65nm:电子束45nm:离子束投影30nm:x射线刻蚀:干法、湿法半导体元器件的基本结构双极晶体

6、管有源元件:双极晶体管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单极晶体管(MOS场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等)ENMOS、DNMOS、EPMOS、DPMOSCMOSBiCMOS采用同一工艺同时在芯片上制作双极晶体管及CMOS器件一.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1.1双极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器件的基本结构工艺流程1.衬底选择对于典型的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来说,衬底一般选用P型硅。为了提高隔离结的击穿电压而又不使外延层在后续工艺中下推太多,衬底电阻率选ρ=100Ω·cm。为了获得良好的PN结面,减少外延层的缺陷,选用(111)晶向。隐埋层杂质的选择原则是:1.杂质固溶度大,以使集电极串联电阻

7、降低;2.高温时在硅中的扩散系数要小,以减小外延时埋层杂质上推到外延层的距离;3.与硅衬底的品格匹配好。以减小应力。因此最理想的院埋层杂质是砷(As)。设置隐埋层的目的:减小晶体管集电极的串联电阻,减小寄生PNP管的影响2.第一次光刻——N+隐埋层扩散孔光刻3.外延层淀积主要设计参数:外延层电阻率和外延层厚度4.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光刻目的:在硅衬底上形成孤立的外延层岛,以实现各元件间的电绝缘。此工艺称为标准隐埋集电极(standardburiedcollector,SBC)隔离工艺。在集成电路中P型衬底接最负电位,以使隔离结处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