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含解析)

ID:39751502

大小:25.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0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含解析)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含解析)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含解析)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含解析)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暑假作业(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和土地制度1、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檀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A.强化了商人对国家的依附关系B.大大地加强了君主专制C.表明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然形成D.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2、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3、北宋时期,政府命商人将粮草运至边

2、境指定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等物资的经营许可。这说明当时()A.政府对商业的垄断空前强化B.商税成为主要财政来源C.抑商政策严重阻碍商业发展D.政府货币短缺财政拮据4、有历史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B.统治者执行比较灵活的商业政策C.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D.古代统治者未执行重农抑商政策5、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3、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6、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闭关锁国”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7、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

4、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8、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规定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9、清朝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徒”“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被克扣工

5、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10、明万历十五年十月,明朝颁布法律规定:“无论官民之家,有立券用值、工作有年限者,皆以雇工人论;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可见在现实生活中(  )A.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实现自由雇佣B.明朝依然固守着重农抑商的政策C.地主与佃户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国家法律偏重于保护自耕农利益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

6、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材料二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

7、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