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

ID:39757738

大小:694.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1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_第1页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_第2页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_第3页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_第4页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时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2、3、4、5、13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6、7、8、9、10、11、12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

2、持稳定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2.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1.B 2.C 第1题,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造成的;缓慢工业化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GDP增长而减少。第2题,应采取节流措施,①、③符合;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是消极措施;开发新能源不会降低人均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水量和水质是反映水

3、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以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开采、万元GDP用水量、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等为指标综合评价出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脆弱状况。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水过度开采B.地表水污染严重C.水体矿化度较高D.万元GDP用水量大4.为实现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减弱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脆弱性,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实行海水淡化B.增加地下水开采C.进行跨流域调水D.完善灌区排灌水网解析:3.C 4.D 第3题,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体矿化度较高。第4题,增

4、加地下水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海水淡化水量有限;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大;完善灌区排灌水网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该区土壤盐碱化。  下图示意中亚某著名湖泊变迁状况。读图,回答第5题:5.近些年来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C.湖区汇水面积减小D.流域内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解析:D 中亚气候干旱,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面积萎缩;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对湖泊面积的影响需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湖区汇水面积不会发生改变。  读“我国某区域气象灾害成因图”,回答6~7题:6.甲、乙、丙对应

5、的气象灾害正确的是(  )A.甲—春旱 乙—沙尘暴 丙—寒潮B.甲—盐渍化 乙—寒潮 丙—沙尘暴C.甲—春旱 乙—寒潮 丙—沙尘暴D.甲—沙尘暴 乙—春旱 丙—寒潮7.该区域可能为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解析:6.C 7.C 第6题,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旱灾、寒潮、台风、沙尘暴、干热风、风雹等。水资源消耗过多,降水变率大(某时段降水异常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可造成动植物缺水,造成旱灾;冬季风强盛可造成寒潮;寒潮带来的大风天气易使气候干旱、土质疏松地区发生沙尘暴。第7题,华北地区春季回温快,降水少,易形成春旱;离冷空气源地近,易受寒潮

6、影响;风沙、盐碱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读“我国某种地理现象分布图”,回答8~9题:8.该地理现象可能是(  )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高温9.对图中面积最大一块地理现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  )A.暖锋B.台风C.亚洲高压D.副热带高压解析:8.D 9.D 第8题,该现象主要发生在新疆两大盆地、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高温;新疆洪涝灾害发生次数少;台风主要影响沿海地区;我国泥石流灾害川、滇、黔地区最为典型。第9题,图中面积最大一块该地理现象分布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流下沉,高温干燥。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

7、图,回答10~11题:10.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11.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解析:10.B 11.B 第10题,根据图中的海拔分布可知,甲处海拔较高,降水较多,乙地海拔较低,降水较少。根据图中给的经纬度判断,甲地区位于小兴安岭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第11题,根据图中的纬度47°N,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容易遭受寒潮影响,产生低温冻害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所以本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